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65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胡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蜂的別名。參見「馬蜂」條。
細黃胡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名為細黃胡蜂。后蜂體長13mm,工蜂8-9mm。頭部黃色,頭頂、觸角及複眼黑褐色。身體黑色,足黃色。前胸後緣黃色,小盾片與後胸各有一條黃橫紋,前伸腹節後側方各有一個大型黃斑。腹部各節末端的黃圈細。

帶鈴腹胡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文名為帶鈴腹胡蜂。別名為褐色鐘胡蜂,草蜢蜂(臺語),牛尿蜂(臺語)。工蜂體長為0.8~10mm。身體紅褐色,斑紋黃色。臉部黃色有縱黑斑,複眼暗黃綠色。前胸黃色,中胸背板紅褐色,邊緣黑色,小盾片、後胸及前伸腹節黃色,前伸腹節中央黑色細縱紋,胸部側面有黃縱斑。腹柄短小,紅褐色,錘腹膨大呈鈴鐺狀,第1節基部側面有黃斑,後緣有具黃色寬環帶。

阿里山黃胡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名為阿里山黃胡蜂。雄蜂體長16mm,工蜂13-15mm。頭部黃色,頭頂、觸角及複眼黑褐色。身體黑色,足黃色。前胸上方黃色,下方黑色,小盾片有兩個相連的半圓形黃斑,後胸有一條黃橫紋,前伸腹節後側方各有一個大型黃斑。腹部各節末端的黃圈寬,接近黃圈前緣的區域常呈淡褐色。

庫側異腹胡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文名為庫側異腹胡蜂。雄蜂體長為1~16mm,工蜂 16~20mm。本種身體斑紋類似叉胸異腹胡蜂,但體色為淡紅褐色,黃色區域更發達,臉部無明顯深色斑。胸部側面黃色,中胸背板的淡色縱條紋界限模糊不清,小盾片黃色,後方轉淡紅褐色,後胸黃色。六足黃色,僅跗節深褐色。腹部黃斑較大但界限模糊。
變側異腹胡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文名為變側異腹胡蜂。后蜂體長13mm,雄蜂11~14mm,工蜂 11~14mm。身體紅褐色,黃色斑紋類似叉胸異腹胡蜂,但臉部中央的深色斑為縱條狀,頭頂有黃斑,後胸黃色,前伸腹節的黃斑較大。本種后蜂與工蜂之間通常沒有明顯的體型差異。

臺灣鈴腹胡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文名為臺灣鈴腹胡蜂。別名為鐘胡蜂。工蜂體長11mm。身體外形類似帶鈴腹胡蜂,全身暗紅褐色,複眼黑色。頭頂、中胸背板及前伸腹節黑褐色,但黑褐色有時不明顯。錘腹第1節末端有淡色環,其餘各節黑褐色。

北方黃胡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名為北方黃胡蜂。后蜂體長16~20mm,雄蜂13~16mm,工蜂10-14mm。臉部黃色,中間有一個大黑斑。頭頂、觸角及複眼黑褐色。身體黑色,足黃色。前胸後緣黃色,小盾片的兩個半圓形黃斑較小,不相連;後胸沒黃橫紋,前伸腹節沒有黃斑。腹部各節末端的黃圈寬,第1節前緣黃色,第1、2節背面常有橙紅色斑點。成蟲發生期7~10月。

叉胸異腹胡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文名為叉胸異腹胡蜂。后蜂體長14~15mm,雄蜂12~14mm,工蜂11~14mm。身體暗紅褐色,斑紋米黃色。臉部中央有深褐色粗斑,頭頂暗紅褐色。胸部背面的以下部位米黃色¬¬¬¬¬¬,前胸下方及後緣、中胸背板一對細縱紋、小盾片前緣、後胸橫條紋、前伸腹節末端一對橢圓斑。腹部柄節末端一對橢圓斑,常於側面的橫條紋相連;錘腹第1節基部兩側一對勾狀斑,第2~4節一對橫斑,3、4節的橫斑小而不明顯。錘腹第1~4節腹面有大型斑紋,第5節的斑小而不明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通稱。如:「胡人」、「五胡亂華」。
來自胡族或外國的。如:「胡桃」、「胡瓜」、「胡琴」。
任意、隨便。如:「胡鬧」、「胡亂」、「胡說」、「胡作非為」、「胡言亂語」。
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