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5.29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臨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作的時候。如:「臨文須注意段落分明及起承轉合。」
臨文不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對君主、尊長示敬而有避諱,但寫作時為避免影響文義,故不加避諱。《禮記.曲禮上》:「詩書不諱,臨文不諱,廟中不諱。」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李長吉》:「老杜家諱閑,而詩中有翩翩戲蝶過閑慢。……介甫刊作閑字,豈非臨文不諱之義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
集合文字所成的辭章。如:「文辭」、「古文」、「散文」、「白話文」、「文不對題」。
優雅、不粗俗的。如:「文雅」、「斯文」。
有文才的。如:「文人」。
有關文學的。如:「文壇」。
擔任文事的。如:「文官」。
某些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如:「天文」、「水文」。
社會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如:「文化」、「文明」、「文物」。
不猛烈的。如:「文火」。
量詞。舊時計算製錢的單位,製錢一枚叫一文。如:「三文錢」、「分文不取」。
文過:掩飾過失。如:「文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來、來到。如:「光臨」、「親臨」、「降臨」、「五福臨門」。
遭遇。如:「臨危不亂」、「臨陣磨槍」。
靠著、依傍。如:「臨河」、「臨窗而坐」、「如臨深淵」。
將、正、當。如:「臨別」、「臨行」、「臨終」、「臨時抱佛腳」。
從高處往下看。如:「居高臨下」。
依著書畫範本模仿。如:「臨碑」。
蘭亭集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作者王羲之(約321-379),字逸少,東晉琅琊臨沂人。他的家族是晉代屈指可數的豪門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為尚書郎。他的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曾倡議晉室渡江,於江左稱制,建立東晉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導更是名聞於世,是東晉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東晉的軍事統...
憤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憤怒不平。《晉書.卷九一.儒林傳.范弘之傳》:「每讀其事,未嘗不臨文痛歎,憤愾交懷。」
蘭亭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筆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筆和舌都是用以表達人類的思想及意念,故借為文章或言論。漢.揚雄《法言.問道》:「孰有書不由筆,言不由舌,吾見天常為帝王之筆舌也。」唐.柳宗元〈送徐從事北遊序〉:「及於物,思不負孔子之筆舌。」
國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避國君的名諱。專制時代,臨文書寫遇有皇帝的名字,每每有所避諱,有時缺筆,有時則以他字代替。也作「公諱」。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