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742.1009 ms
共 1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願意。《薛仁貴征遼事略》:「若抑勒著教往,難建功,可要自願而去者。」也作「自愿」。
|
皮德思教學三大規準:價值性、認知性和自願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教材應具有驗證性或是否證性,也就是可提供學生反覆證明其真假,並要適於配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條件。合自願性是指教育要合乎自願,符合學習者的意願、學習者的自發性,避免灌輸學生知識或是給學生洗腦,應重視學習者的動機、興趣、能力或潛能等等。
|
自願就學方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八十一年「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輔導方案」之簡稱。主要為改進國中教育,將國中升高中及五專之入學方式不再經聯考,而直接採計國中在學成績。本案於民國八十年開始進行實驗。先後有臺北市、高雄市、金門、澎湖、臺東、和宜蘭加入。八十一年正式定名為「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輔導方案」,把五專也納入。成績以在學的五育成績為依據,試行「五分制」的相對分數,藉以貫徹國中的常態編班,減少越區就讀的明星學校問題。從八十五學年度起由於多元入學方式,如推薦入學、申請入學、完全中學直升及各種管道逐漸取代自學方案。到了九十學年度採基本學力測驗成績來登記入學之後,參與實驗的人更少。在九十一學年度臺北市停辦後畫下休止符。
|
〔自願就學輔導方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部為了解決國中的教育問題,並有效紓解升學壓力,以促進國中教育的正常發展,於民國七十八年(1989)著手規劃「十二年國教」事宜;次年四月公布〔延長國教初期計畫--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高級中等學校方案〕,並預定於八十學年度起開始實施。然由於社會輿論持反對態度,因改以先實驗研究成果後再行推廣。民國八十一年四月將〔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高級中等學校方案〕改為〔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輔導方案〕,並將五專與延教班納入實施的範圍。
實施〔自願就學輔導方案〕的主要目標在於:(1)貫徹常態編班,以促進國中教學的正常化;(2)減少越區就讀的情形發生,有利於教育均衡發展理想的實現;(3)減低聯考在教育過... |
自願簡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環境認知具體轉化為行動的一種簡單樸實的生活方式。環保運動落實於生活中常被稱為「選擇運動(alternative movement)」,即選擇一種較為環境友善的生活方式。全球性環境問題而展開的「南北對話」中,南半球國家當呼籲:西方先進國家應率先改變其奢侈的生活方式。例如美國佔全世界5%的人口,卻用了25%的能源。自願簡樸的另一種生態哲學內涵在於:本概念來自1981年D. Elgin所著的書""voluntary simplicity""本書之名稱。假使你可以生活得簡單,就可使更多人可以簡單地活著。
|
英國自願教育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自願教育運動是十八世紀末期流行於英國的一種教育運動。歐洲十八世紀時,當德國教育是由教會、國家及學校三者共同致力,而法國也在從事國家學校制度計畫時,英格蘭教育的管理與提供,卻仍然仰仗教會與私人的支援。透過這些私人及教會所辦理的學校,提供了貧苦與窮困者的免費教育。此種私人、教會及慈善性質之學校在十八世紀末蔚為風潮;其中最重要的自願教育運動即為主日學校(Sunday Schools)運動。
主日學校最初是由衛斯理(John Wesley)於一七三七年在美洲薩凡納(Savanah)所創辦;一七六三年才傳至英國。一七八三年格羅斯特(Gloucester)地方的印刷家,將其實驗了三年... |
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主動。如:「自覺」、「自願」。
|
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甘心、樂意。[例]自願、心甘情願
|
臥薪嘗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徽、欽北去竟忘之!正當嘗膽臥薪日,卻作觀山玩水時!」
02.明.朱鼎《玉鏡臺記.第一二齣》:「我自願漆身吞炭,嘗膽臥薪,同心協力期雪恥。」 參考詞語︰坐薪懸膽注音︰ㄗㄨㄛˋ ㄒ|ㄣ ㄒㄩㄢˊ ㄉㄢˇ漢語拼音︰zuò xīn xuán dǎn釋義︰即「臥薪嘗膽」。見「臥薪嘗膽」條。
01.《金史.卷一○○.虎筠壽列傳》:「陛下當坐薪懸膽之日,奈何以毬鞠細物動搖民間,使屠宰耕牛以供不急之用,非所以示百姓也。」
|
文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了。今天,你是有才德的人,弟弟盜跖卻是個為害天下的大盜,不能教導他引他走向正道,我替你感到羞愧。我自願替你當說客去勸勸他。」柳下季就回答說:「當為人晚輩不聽父兄的勸戒時,即使像先生您這麼能言善辯,又能拿他怎樣呢!況且盜跖的為人,思想靈敏猶如噴湧的泉水,情緒變化起伏就像驟起的狂風,飄忽不定,力量強大可以抵抗敵人的攻擊,口齒伶俐足以遮掩自己的過失,順他的心意就高興,不順心就生氣,而且容易用話來侮辱人。您就不用去了。」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文過飾非」這句成語,用來指掩飾過失、錯誤。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