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至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為純潔忠誠。《禮記.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心意極誠懇。《三國演義》第一八回:「紹專收名譽,公以至誠待人,此德勝也。」《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康太尊見他們出於至誠,便也作罷。」
至誠盡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誠盡性是說只有生命最為真實無妄的人,可以圓滿地實現本性。〔中庸〕第二十二章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至誠者其生命全幅是天理,沒有絲毫私欲含藏其中的人,這樣的人,才可以圓滿地實現本性。而本性的實現,一定要以一切人、一切物的本性也能實現為目的。因為道德心的實踐要求,沒有一定的範圍,也沒有止境的,必求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而以萬物為一體。又由此可知〔中庸〕所說的性,雖是以道德為內容的人之本性,但又不限於人,而為一切存在所以能存在之根據,即此性也是天道本身,遍及於一切存在...
至誠無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為誠實,不存欺騙。如:「為人當至誠無昧,方可贏得信任。」
至誠高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的品格節操非常高貴。《魏書.卷八四.儒林傳.徐遵明傳》:「至誠高節,堙沒無聞,朝野人士,相與嗟悼。」
一片至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滿心的真摯與誠懇。《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聖人望下一看,見他正是服官政的年紀,臉上一團正氣,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誠的涵義通常指「不自欺」,亦「不欺人」,據〔大學‧傳六章‧釋誠意〕載:「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以「毋自欺」解釋誠字,因為人要修養自己的品格,就要先從本身做起,不欺騙自己,是誠最基本的工夫。以「不自欺」開端,然後到不欺人,才是有始有終的誠。〔大學〕中從意識到身修是個人自我實現的過程。能夠一秉至誠,才能「誠於中,形於外。」全然不欺,稱為慎獨。人若能從不自欺進而不欺人、不欺物、不欺天,即是致誠。
  荀子也說君子以誠費心,尤以致誠為甚,〔不苟篇〕載:「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誠既如此可貴,如何才能致誠?朱熹對「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達、來到。如:「由古至今」。
極、甚、最高。如:「至情」、「至聖」、「至善」、「至多」、「至理名言」。
表示轉折的語氣。如:「至於」。
無遠弗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不能到達的地方。《書經.大禹謨》:「惟德動天,無遠弗屆。」宋.胡銓〈御試策一道〉:「而惟民是察,持以至誠,無遠弗屆。」
潛移默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潛移默化」。見「潛移默化」條。 01.明.文徵明〈王武寧去思頌〉:「惟夫濬德淵微,潛濡默被,出於至誠,而泯於無跡。」 參考詞語︰默化潛移注音︰ㄇㄛˋ ㄏㄨㄚˋ ㄑ|ㄢˊ |ˊ漢語拼音︰mò huà qián yí釋義︰猶「潛移默化」。見「潛移默化」條。 01.明.呂新吾《呂語集粹.卷四.治道》:「但盡薰陶之功,不計俄頃之效,然後民知善之當為,惡之可恥,默化潛移,而服從乎聖人。」 02.《福惠全書.卷四.蒞任部.待紳士》:「而賢者聞風知勸,益加自愛,不肖者返衷自愧,亦爭事《詩》、《書》。其于風教,默化潛移,正自不小。」
冥頑不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頑冥不靈注音︰ㄨㄢˊ ㄇ|ㄥˊ ㄅㄨˋ ㄌ|ㄥˊ漢語拼音︰wán míng bù líng釋義︰即「冥頑不靈」。見「冥頑不靈」條。 01.明.鍾惺〈與高孩之觀察書〉:「然和盤託出,亦一片婆心婆舌,為此頑冥不靈之人設。」 02.明.方孝儒〈豫讓論〉:「伯雖頑冥不靈,感其至誠,庶幾復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