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4.13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般舟三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學上指一種定的境界。修行者以七日或九十日為期,不間斷地唱阿彌陀佛的修行,藉以達到定的境界。臻此境界時,能見十方諸佛站立在前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種類。如:「萬般」、「百般」。
樣式。如:「這般」、「那般」。
一般:A>同樣。如:「我和你一般高。」、「她們有姊妹一般的感情。」、「我和他有兄弟一般的友誼。」B>普通的。如:「這種傷天害理的事,一般人是做不出來的。」
般樂:流連於遊樂。
般若:譯音用字。指能證悟空理的智慧。如:「般若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糊塗、不明白。如:「愚昧」、「昏昧」、「昧理」、「蒙昧」。
隱藏、隱瞞。如:「拾金不昧」、「昧著良心」。
昏暗不明。如:「暗昧」、「昧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船。如:「輕舟」、「獨木舟」、「舟車困頓」、「一葉扁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三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謂修行者將心集中在一點的狀況。為胡語音譯。基本上和把心保持在無散亂或靜止的境界相似。《成實論》卷一二:「今當論三昧。問曰:『三昧何等相?』答曰:『心住一處是三昧相。』」也作「三摩地」、「三摩帝」、「三摩提」。
2.訣要、竅門。《宋史.卷三四四.李之純傳》:「之儀能為文,尤工尺牘,軾謂入刀筆三昧。」《紅樓夢》第四八回:「既是這樣,也不用看詩。會心處不在多。聽你說了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慧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唐代高僧。(西元680~748)俗姓辛,山東東萊人。曾遊學南洋尋求梵本,歷時十三年,回國後,曾受到唐玄宗的禮遇,頒給「慈愍三藏」的稱號。慧日教法,主要以弘傳淨土為主,主張禪、教、律、淨四者並修,世稱為「慈愍派」。有《淨土慈悲集》、《般舟三昧讚》等傳世。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