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荊蠻     
瀏覽人次:417 收藏人次:0
1.楚國。《國語.晉語八》:「楚為荊蠻。」
2.楚、越一帶。即零陵、桂陽、長沙、武陵等荊州四郡,皆是古代未開化的民族。《史記.卷四.周本紀》:「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髮,以讓季歷。」《文選.王粲.七哀詩二首之一》:「復棄中國去,遠身適荊蠻。」
    
瀏覽人次:19467 收藏人次:305934
中國古代南方種族的稱呼。如:「南蠻」。
落後的、未開化的。如:「蠻人」、「蠻族」、「蠻荒」、「蠻邦」。
態度強橫、不講道理。如:「蠻橫」、「蠻幹」。
很、非常、十分。通「滿」。如:「蠻好的」、「蠻可怕的」、「蠻不講理」。
    
瀏覽人次:15699 收藏人次:1937318
落葉灌木。枝條可用來編籃子,也可製成刑具。如:「負荊請罪」。
荊棘:泛指多刺的灌木。比喻困難。如:「雖然一路上荊棘重重,他卻一點也不退縮。」
謙稱自己的妻子。如:「拙荊」。
脣亡齒寒     
瀏覽人次:10608 收藏人次:206499
02.《晉書.卷六六.陶侃列傳》:「然某等區區,實恐理失於內,事敗於外,豪氂之差,將致千里,使荊蠻乖離,西嵎不守,脣亡齒寒,侵逼無限也。」
尊王攘夷     
瀏覽人次:7651 收藏人次:152614
活狀態落後的人們。他們散居在諸侯各國附近尚未開發的地區,對於封建各國都是嚴重威脅。夷狄之中,又以地處荊蠻的楚力量最強。楚人起於南方,活動於苗蠻文化與中原文化交匯的地區,他們保存本土優點,吸收先進文化,國勢日強,不斷對外擴張;齊桓公為了抵擋日益強盛的夷狄,於是號召各地諸侯攜手合作,抵禦夷狄的侵擾,保障了中原文明的繼續發展。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尊王攘夷英文關鍵字: Honor the king and drive off the barbarians 參考資料張元、李孝悌/著。簡明中國歷史。頁25-26。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
    
瀏覽人次:5465 收藏人次:0
3.不遜、無禮。《爾雅.釋訓》:「蠢,不遜也。」《詩經.小雅.采芑》:「蠢爾荊蠻,大邦為讎。」
震盪     
瀏覽人次:2423 收藏人次:242662
震動擺盪,不安定。《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茲不穀震盪播越,竄在荊蠻,未有攸底。」也作「震蕩」。
何為     
瀏覽人次:1814 收藏人次:0
何故、為什麼。《文選.王粲.七哀詩二首之二》:「荊蠻非我鄉,何為久滯淫?」
王季     
瀏覽人次:445 收藏人次:0
人名。名季歷,生卒年不詳,周文王的父親。兄泰伯、虞仲出奔荊蠻,讓位於季。太王卒,立為公季,修太王之業,傳位文王,武王時追尊為王季。
泰伯     
瀏覽人次:406 收藏人次:0
人名。周太王長子,有弟仲雍、季歷。泰伯知太王欲立季歷,以傳其子昌,遂與仲雍奔荊蠻,以讓季歷。泰伯自號句吳,為春秋吳國的始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