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6.90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蒙恬造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傳秦蒙恬將軍造毛筆。事實上,據出土的資料顯示,殷商之前就有毛筆,所謂蒙恬造筆可能是蒙恬改進毛筆。《藝文類聚.卷五八.雜文部四.筆》:「博物志曰:『蒙恬造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坦然、安適。如:「恬適」、「恬靜」、「恬然」、「恬不知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覆蓋。如:「蒙面」、「蒙著眼睛」。
掩飾、欺騙。如:「欺蒙」、「蒙混」。
受到、承受。表示感激。如:「承蒙」、「蒙你照料,十分感謝。」
無知。如:「啟蒙」、「童蒙」。
遭遇。如:「蒙難」。
蒙古的簡稱。如:「內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製作。如:「製造」、「創造」、「造船」、「造紙」。
建築、建設。如:「建造」、「造橋」、「營造」。
經營。如:「造福」、「造勢」。
培養。如:「造就」、「可造之才」。
虛構。如:「造謠」。
到、去。如:「造訪」。
研究學問。如:「他打算明年去美國深造。」
打官司的原告與被告。如:「這場官司的兩造都未到庭,只有他們的律師代表出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筆,寫字繪畫之用具,和墨、紙、硯並稱為文房四寶,並冠四寶之首。根據考古發現,仰韶文化時期已使用筆。1954年湖南長沙左家公山古墓出土的戰國楚國毛筆,是存世最早的文物。戰國時代,對筆的稱謂不一。楚稱筆為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到了秦始皇時,才定稱為筆。時有秦人蒙恬造筆之說,〔古今注〕云:「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非免毫竹管也」。〔筆譜〕云:「慮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毛、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即呼之為筆也」。傳世秦筆,於1975年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有竹杆端部鑿成一腔,藏納筆頭;也有整支毛筆,納入一個和毛筆等長的細竹筒中者。兩漢出土之筆,大體和秦筆相似...
蒙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220)秦名將,奉始皇之命,率領三十萬士兵赴北築長城,以防禦匈奴,始皇崩,二世即位,趙高乃矯詔賜恬自殺。相傳毛筆為蒙恬所發明。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