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8.47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蒲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端午節的別名。參見「端午節」條。因懸掛菖蒲於門上避邪,還要喝菖蒲酒避瘟疫之氣,故稱為「蒲節」。《幼學瓊林.卷一.歲時類》:「四月乃是麥秋,端午卻為蒲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香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可編蓆、扇子。如:「蒲扇」、「蒲團」。
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由根部叢生。頂開黃花,花冠有白色冠毛,會隨風飛散。嫩葉可食,根可入藥。
蒲柳:水楊。在群樹中最早凋落,故用來比喻女子體質衰弱或身分低微的女子。如:「蒲柳之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植物枝幹分段的地方。如:「松節」、「竹節」。唐.杜甫〈建都十二韻〉:「風斷青蒲節,霜埋翠竹根。」也稱為「節子」。
端午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間三大傳統節日之一。相傳戰國時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後世為紀念他而有吃粽子及龍舟競渡等風俗,再加上民間的鬼神信仰,家家戶戶插蒲艾、喝雄黃酒、掛鍾馗像來除瘟辟邪。也稱為「蒲節」、「端陽節」、「天中節」、「重午節」、「五月節」。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