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00.71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薛氏琵琶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扁平,體盤近於三角形,長度大於寬度;背部中央線之顆粒狀突起僅存痕跡。吻長而鈍尖,吻長約為體盤長之0.2-0.25倍。眼間隔窄,小於眼徑。口平橫,有唇褶,口裂長為口前吻長之0.28-0.30倍;牙小,排列為鋪石狀,兩頜牙均相同。胸鰭窄,腹鰭靠近胸鰭,尾縱扁,不具下葉。體表被小盾鱗。背面棕色,無斑紋;吻側及腹部色淡;吻的前部腹面上有暗色斑。
許氏犁頭鰩或薛氏琵琶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hinobatos schlegelii (Müller et Henle, 1841)
體盤近似三角形,長度大於寬度。吻延長而前端鈍尖。噴水孔緊臨眼之後方,後緣具2枚明顯皮褶。鼻孔大型且傾斜。口裂略呈波浪狀。齒面平滑,菱形。背鰭2枚,背鰭起點與腹鰭基底末端之距離大於兩背鰭間距。尾縱扁,兩側具縱走皮褶;尾鰭下葉缺如。福馬林浸泡之後體背棕色,背鰭及尾鰭深棕色,尾側皮褶則呈淡色,腹面白色。
出現於阿拉伯、菲律賓、台灣、日本、韓國沿岸海域。
只知其為底棲種類 ,可能以蝦、蟹等甲殼類為主食。
可由拖網漁獲,魚肉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鰩亞目(Suborder Rajoidei)
犁頭鰩科或琵琶鱝科(Family Rhinobatidae),Guitarfishe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姓的支系。古代姓和氏分用,姓表示族號,氏表示子孫的支派。
稱古代世襲的專家學官。如:「姓氏」、「氏族」。
稱學有專長且有聲望的人。如:「老氏」。
置於古代傳說的人物、朝代或國名後。如:「神農氏」、「葛天氏」。
古代已婚婦女,常在娘家的姓後加上氏。如:「張氏」、「李氏」、「陳王氏」。
月氏:古代西域的一個國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姓。
琵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彈撥樂器。又稱枇杷。這個名稱來自所謂「推手為枇,引手為杷」之最基本的彈撥技巧。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漢語裡對所有短頸魯特琴族彈撥樂器的總稱。秦代人民根據圓的形式創出直柄、圓形音箱的彈撥樂器,至秦漢不斷改進,定型為四弦十二品位,用手彈撥的樂器,為今阮弦之前身。西元四世紀,西域文化交流,致使半梨形音箱,四弦四柱的琵琶傳入中原。唐、宋以來在這兩種琵琶基礎上不斷改進,逐漸形成現今半梨形音箱,以桐木板蒙面,琴頸向後彎曲,稱為曲項琵琶,今日常見有南管琵琶和國樂常使用的琵琶。琴桿與琴面上皆為四相四弦。除用於歌唱、曲藝、戲曲和歌舞伴奏外,也用於樂器的合奏、伴奏和獨奏。也稱為「鼙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琵琶:一種曲首長頸,下部平面圓背,腹廣而橢圓形的撥彈樂器。一般為四弦,可在馬上彈奏。除用於唱歌、戲曲、歌舞伴奏,也用於樂器的獨奏、伴奏、合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琵琶:一種曲首長頸,下部平面圓背,腹廣而橢圓形的撥彈樂器。一般為四弦,可在馬上彈奏。除用於唱歌、戲曲、歌舞伴奏,也用於樂器的獨奏、伴奏、合奏。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