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00.95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虎頭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胡蜂科。身上有黑黃相間的條紋,腹部末端的螫針與毒腺相連,螫人時將毒汁注入人體,常使人致命。多以昆蟲和小型動物為食。
中華大虎頭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名為中華大虎頭蜂。別名為中國大虎頭蜂、大虎頭蜂、臺灣大虎頭蜂、土蜂仔、大土蜂(台語)、金環胡蜂。后蜂體長40mm,雄蜂35mm,工蜂28-36mm。本種為世界體型最大的虎頭蜂。頭部及臉部橙黃色,觸角暗褐色,臉頰特別寬而發達。胸部黑褐色,前胸兩側有暗紅色班點,六足暗褐色。腹部暗紅褐色,末節橙黃色,各節末端有極細的黃圈。

虎頭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名為姬虎頭蜂。別名為雙金環虎頭蜂;黑尾胡蜂。后蜂體長為36-38mm,雄蜂30-32mm、工蜂36-38mm。本種體型僅次於中華大虎頭蜂。臉部及頭部橙黃色,觸角紅褐色。胸部黑色,前胸及背面後方橙黃色。腹部黑色,第1、2腹節橙黃色,並各有一圈深色環帶。六足暗褐色,僅前足脛節暗黃色。

黃腳虎頭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名為黃腳虎頭蜂。別名為黃跗虎頭蜂、赤尾虎頭蜂、黃腳仔(台語)、花腳仔(台語)、凹紋胡蜂。本種后蜂體長29-31mm,雄蜂21-23mm,工蜂20-22mm。體表密生絨毛,頭部暗橙紅色,觸角暗褐色。胸部黑色,前胸暗橙紅色。六足暗褐色,各足脛節及跗節鮮黃色,是主要的辨識特徵。腹部第1~3節黑色,各節末端有淡色環帶,其餘各節暗橙紅色。

黑腹虎頭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名為黑腹虎頭蜂。別名為黑絨虎頭蜂、黑尾仔(台語)、雞籠蜂(台語)、黑腹天鵝絨虎頭蜂、基胡蜂、絨毛胡蜂、黑虎頭蜂。后蜂體長25-28mm,雄蜂約25mm,工蜂18-22mm。台灣產虎頭蜂中,僅本種腹部黑色。全身紅褐色,僅中胸背板及腹部黑色,體表密生絨毛。

威氏虎頭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名為威氏虎頭蜂。別名為壽胡蜂。雄蜂體長21 -22mm,工蜂為20mm。 本種頭、胸,觸角及六足暗紅褐色,腹部黑色,第4節鮮黃色,是主要特徵;腹部第2~3節腹面有黃色斑。

黃腰虎頭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名為黃腰虎頭蜂。別名為黑尾虎頭蜂、黃腰仔、三節仔(台語)、臺灣虎頭蜂、黃尾虎頭蜂。后蜂體長28 mm,雄蜂22 mm,工蜂22 mm。本種頭部、觸角,胸部及六足紅褐色,中胸背板黑色,中間常有不明顯紅褐色「M」字斑。腹部第1、2節鮮黃色,其餘各節黑色,極易辨認。

雙色虎頭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文名為雙色虎頭蜂,別名為黑盾胡蜂。后蜂體長為17-20mm,雄蜂13-14mm,工蜂13-16mm。本種全身米白色,腹部跟六足略帶橙黃色。額頭深褐色,中胸背板黑色。
擬大虎頭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名為擬大虎頭蜂。別名為正虎頭蜂(台語)、小型虎頭蜂。后蜂體長26 -3.2mm,雄蜂23-26mm,工蜂22 -27mm外形酷似中華大虎頭蜂,但體型較小,側面看時,臉頰約與複眼同寬。臉部及頭部橙黃色,觸角及六足腿節黑褐色,各脛節及跗節淡黃褐色。胸部及腹部暗紅褐色,中胸背板黑色,腹部各節末端有淡色環,末節呈鮮黃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脖子以上的部分。如:「頭顱」、「人頭」、「牛頭」。
頭髮或髮型。如:「洗頭」、「小平頭」、「三分頭」。
事物的開始或結束兩個端點。如:「開頭」、「盡頭」、「從頭開始」、「善惡到頭終有報」。
事物的兩端。如:「兩頭」。
最前面的。如:「頭獎」、「頭排」、「買票時,記得買頭幾排的。」
在先前的。如:「頭幾天」、「頭兩年」。
剩下或殘餘的東西。如:「零頭」、「菸頭」。
首領。如:「頭領」、「頭目」。
量詞:計算牛、驢、騾、羊、豬等牲畜或似頭之物的單位。如:「一頭牛」、「三頭羊」。
詞綴,用於詞尾。如:「石頭」、「木頭」、「前頭」、「後頭」、「拳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