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8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虐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殘暴苛刻的政治。《孟子.公孫丑上》:「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者也。」《史記.卷三.殷本紀》:「當是時,夏桀為虐政淫荒,而諸侯昆吾氏為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人的事情。如:「政事」、「政治」、「從政」。
公家機關的業務。如:「內政」、「財政」、「省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殘忍。如:「虐政」、「虐吏」。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後娶》:「繼親虐則兄弟為讎。」
事半功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曰:「文王何可當也,由湯至於武丁,賢聖之君六七作,天下歸殷久矣,久則難變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也,而齊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禦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時者也。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當今之時,萬乘之國1>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2>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注解〕 (1) 萬乘之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指大國。乘,音ㄕㄥˋ,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四馬一車名乘。 (2) 倒懸:縛人兩足倒掛...
憔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受困苦。《孟子.公孫丑上》:「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
勢均力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勢均力敵」。見「勢均力敵」條。 01.《宋史.卷三三九.蘇轍列傳》:「呂惠卿始諂事王安石,倡行虐政以害天下。及勢鈞力敵,則傾陷安石,甚於仇讎,世尤惡之。」
飢不擇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公孫丑上》1>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也,而齊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禦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時者也;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五燈會元.卷五.丹霞天然禪師》、《五燈會元.卷一一.神鼎洪諲禪師》。〔參考資料〕 ■《五燈會元.卷五.丹霞天然禪師》訪龐居士,見女子靈照洗菜次,師曰:「居士在否?」女子放下菜籃,歛手而立。師又...
率獸食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帶領野獸吃人。語本《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後比喻虐政害民。
仁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暴政、苛政、虐政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不怕死,為何還要用死來威嚇他們?用以表示對虐政所提出的警告。當人民生活困厄,生不如死時,雖有嚴刑峻法,也無法對人民產生制約的力量。《老子》第七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