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虺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虺蛇及短狐。比喻肆毒為害的小人。《十國春秋.卷二五.南唐.江文蔚傳》:「陛下宜軫慮殷憂,誅鉏虺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虺隤」條。
一種毒蛇。《爾雅.釋魚》:「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宋.邢昺.疏:「案:舍人曰:『蝮,一名虺。江、淮以南曰蝮,江、淮以北曰虺。』孫炎曰:『江、淮以南謂虺為蝮,廣三寸,頭如拇指,有六鯦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說中一種會害人的水中毒蟲,形狀似鱉,能含沙射人。《抱朴子.內篇.登涉》:「又有短狐,一名蜮,一名射工,一名射影,其實水蟲也。……如聞人聲,緣口中物如角弩,以氣為矢,則因水而射人,中人身者,即發瘡,中影者亦病。」唐.白居易〈寄元九〉詩:「山無殺草霜,水有含沙蜮。」也稱為「短狐」。
2.一種食苗葉的害蟲。《呂氏春秋.士容論.任地》:「大草不生,又無螟蜮。」漢.高誘.注:「食葉曰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的一種猛獸。《爾雅.釋獸》:「貙獌似貍。」唐.柳宗元〈酬韶州裴曹長使君寄道州呂八大使因以見示二十韻〉:「泥沙潛虺蜮,榛莽鬥豺獌。」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