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蟒衣     
瀏覽人次:315 收藏人次:0
本指繡有蟒蛇形的袍衣。後為繡龍形有四爪的衣袍。明代為大臣所穿,清代則為各官員遇典禮時穿用。衣底為藍色或石青,全身用金線繡蟒,以蟒數多寡分尊卑。也稱為「蟒袍」、「蟒服」、「花衣」。
    
瀏覽人次:11466 收藏人次:5591704
人身上穿的,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如:「毛衣」、「雨衣」、「豐衣足食」。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糖衣」、「書衣」。
苔衣、地衣: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
衣缽:原指佛教徒傳承的信物,後泛指師父傳給弟子的學問或技藝。如:「衣缽相傳」、「承其衣缽」。
文言動詞。穿著。如:「衣錦還鄉」。
    
瀏覽人次:2596 收藏人次:165833
一種無毒牙的大蛇,長二丈以上。多產於熱帶及亞熱帶水邊,以捕食獸類為生。肉可食用,皮可製成裝飾品。或稱為「蟒蛇」。如:「蟒平時棲息在樹上,捕食獵物時,才會下來。」
繡有蟒蛇圖案的。如:「蟒服」、「蟒袍」。
紗帽     
瀏覽人次:446 收藏人次:0
2.古代文官所戴的帽子。後用作官職的代稱。《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高老先生紗帽蟒衣,進來與眾人作揖,首席坐下。」也稱為「烏紗」、「烏紗帽」。
蟒袍     
瀏覽人次:392 收藏人次:0
明、清時皇帝或皇親國戚參加慶典才穿的禮服。皇子、親王的蟒袍為九蟒,五爪,金黃色。品官自八蟒至五蟒,為四爪,除金黃色外,有古銅或白色,因人不同。《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應天府尹大人戴著襆頭,穿著蟒袍,行過了禮,立起身來,把兩把遮陽遮著臉。」也稱為「蟒衣」。
花衣     
瀏覽人次:249 收藏人次:0
1.清代遇慶典或年節時百官所穿的蟒服。參見「蟒衣」條。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