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血紅素     
瀏覽人次:255 收藏人次:0
紅血球內的帶氧色素。自骨髓的紅血球母細胞中形成後併入紅血球中。也稱為「血色素」。
氧合血紅素     
瀏覽人次:531 收藏人次:0
生理學名詞。血紅素是血液紅血球內的色素蛋白質,有運輸氧至身體各部位的重要任務。紅血球中的血紅素(Hb)和氧結合,稱之為氧合血紅素。氧分壓高的部分(肺泡),血紅素和氧結合(外呼吸)的氧合血紅素(HbO2)送往末梢組織,但因末梢組織氧分壓低所以血紅素和氧分離轉變成血紅素(內呼吸)此種輸出和輸入氧的作用,稱之為呼吸。
血色素;血紅素     
瀏覽人次:295 收藏人次:0
解剖學名詞。血液中紅血球內的色素蛋白。由鐵(Heme)與血球蛋白(Globin)形成。具有與氧和二氧化碳進行可逆性的結合能力。因此司體內氧和二氧化碳輸送的任務。成人每100c.c的血液中,血色素含量約為15g,低於此值會造成貧血。每1g血色素,可帶1.34ml的氧,故100c.c血液中血色素可帶氧約20.1ml。
變性血紅素     
瀏覽人次:221 收藏人次:0
  係指血紅素之二價鐵離子(Fe2+)被氧化成三價鐵離子(Fe3+),而失去氧氣親和性者,稱為變性血紅素(methemglobin)。正常參考值為0.5~1.5%。變性血紅素含量超過3~5%以上者,稱為變性血紅素血症。變性血紅素血症的原因很多,可分成遺傳性與後天性。變性血紅素之形成物質有百種以上,約可分為兩類:(1)直接形成劑,如亞硝酸鹽、次硝酸鉍(bismuth subnitrate)、硝化甘油(nitroglycerin)、烴胺等(hydroxylamine);(2)間接形成劑,即先在體內代謝為某些代謝產物,再氧化血紅素為變性血紅素,如苯胺(aniline)、硝基苯(nitrobenzen...
中毒性氧化血紅素血症     
瀏覽人次:186 收藏人次:0
  氧化性毒物引起氧化血紅蛋白增高的疾病。亞硝酸鹽可按氧化血紅素,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和物可經代謝生成苯基羥胺才能氧化血紅素。氧化血紅素不能攜帶氧氣,並使氧解離曲線左移,而導致組織缺氧。臨床症狀與血中之氧化血紅素濃度有相關。氧化血紅蛋白達15%即出現紫紺;達35%以上出現頭痛、呼吸困難;超過60%至70%可出現昏迷、循環衰以至死亡。紅細胞可出現赫恩小體,可因自管內溶血而出現血紅素尿和溶血性貧血。治療除脫離接觸外,可應用氧化血紅素還原劑(美藍和苯甲胺)。
血紅素血症     
瀏覽人次:126 收藏人次:0
  硫與血紅素不可逆性結合成硫血紅素。正常人血紅素中約含硫血紅蛋白0至2%,接觸過量三硝基甲苯、乙醯苯胺等可引起本症。臨床表現主要是缺氧、紫紺等。
    
瀏覽人次:23230 收藏人次:1909241
血液:動物體內的紅色體液。由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漿所組成。
表同一祖先的。如:「血統」、「血親」、「血緣」。
勞力、精神。如:「心血」、「血汗」、「血本無歸」。
剛強、強烈。如:「血性」、「血氣方剛」。
紅色。如:「血紅」、「血色」。
血盆大口:形容嘴大。如:「她那血盆大口,看了真嚇人!」
血口噴人:以惡言或不實的言語害人、侮辱人。如:「你說話要有根據,不要血口噴人!」
    
瀏覽人次:21676 收藏人次:6249020
白色。如:「素服」、「素衣」、「素絲」。
質樸無華的、清淡的。如:「樸素」、「素妝」、「素淨」。
事物的本質。如:「因素」、「元素」、「色素」。
一向的、平常的。如:「平素」、「素行」、「素志」、「素日」、「素願」、「素不相識」。
非葷腥的食物。與「葷」相對。如:「素食」、「他向來吃素。」
    
瀏覽人次:15226 收藏人次:8218580
像鮮血一樣的顏色。如:「紅色」、「紅布」、「紅髮」、「紅花綠葉」。
使變紅、呈現紅色。如:「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她紅著臉,羞得說不出話來。」
有名且受歡迎的。如:「紅人」、「紅歌星」、「紅演員」。
成功、顯耀。如:「走紅影壇」、「一炮而紅」。
利潤。如:「分紅」、「紅利」。
借指美人。如:「紅妝」、「紅顏薄命」。
花的代稱。如:「殘紅」、「落紅不是無情物」。
紅塵:凡間、塵世。如:「看破紅塵」。
女紅:女性所做的針線、編織、刺繡等工作。如:「刺繡是種耗時的女紅,所以願意學的人愈來愈少了。」
血紅     
瀏覽人次:200 收藏人次:0
像血一般鮮紅的顏色。如:「她穿著一身血紅色的洋裝,十分搶眼。」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