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衣胞     
瀏覽人次:278 收藏人次:0
在母體中包護嬰兒的一層膜,嬰兒出生後亦從子宮流出。《金瓶梅》第四○回:「用著頭生孩子的衣胞,拏酒洗了,燒成灰兒。」也作「胞衣」、「胎衣」。
    
瀏覽人次:11463 收藏人次:5591704
人身上穿的,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如:「毛衣」、「雨衣」、「豐衣足食」。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糖衣」、「書衣」。
苔衣、地衣: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
衣缽:原指佛教徒傳承的信物,後泛指師父傳給弟子的學問或技藝。如:「衣缽相傳」、「承其衣缽」。
文言動詞。穿著。如:「衣錦還鄉」。
    
瀏覽人次:7035 收藏人次:1298376
同一父母所生的。如:「胞兄」、「胞妹」。
同國家或同種族的人。如:「民胞物與」、「全國同胞」。
胞衣:母體中包在嬰兒外面的薄膜。
細胞:構造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由細胞核、細胞質和細胞膜所組成。
胞衣     
瀏覽人次:925 收藏人次:0
1.胎兒出生時包裹在外的一層膜。《南史.卷四五.王敬則傳》:「母為女巫,常謂人云:『敬則生時胞衣紫色,應得鳴鼓角。』」也作「胎衣」、「衣胞」。
胎衣     
瀏覽人次:473 收藏人次:0
胎兒出生時包裹在外的一層膜。也作「胞衣」、「衣胞」。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