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74.81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覯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遇、相見。唐.蔣防《霍小玉傳》:「雖乏文藻,心嘗樂賢。仰公聲華,常思覯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住不動。如:「停止」、「靜止」。
使停住。如:「止付」、「止血」、「止咳」、「止痛」。
停頓、結束。如:「休止」、「止息」、「適可而止」、「血流不止」。
攔阻、不准。如:「禁止」、「阻止」、「制止」。
僅、只。如:「不止」、「僅止」、「止此一家,別無分號。」
行為。如:「舉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遇見、遭遇。通「遘」、「逅」。《說文解字.見部》:「覯,遇見也。」《詩經.大雅.公劉》:「迺陟南岡,乃覯于京。」晉.陶淵明〈答龐參軍詩〉:「我求良友,實覯懷人。」
2.造成、構成。同「構」。《左傳.成公六年》:「郇瑕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悅、高興。通「悅」。《詩經.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便、就。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鏡花緣》第一二回:「酒過一、二巡,則上小盤小碗。」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