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0.8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宋人畫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世音又稱觀音,是我們最熟悉的一位佛教人物。這尊觀音與常見的一頭兩手的顯教觀音像不同,祂的頭頂共有二十六個菩薩頭和一個佛頭,有一千隻手,每一隻手的手掌中間又有一隻眼睛,所以稱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密教觀音的一個重要典型。 萬頃波濤,四天王背負著一座七寶蓮台,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十分莊嚴地站在台上。左右各有兩位菩薩隨侍,下方的天龍八部雙手合什,向觀音菩薩示敬。觀音菩薩頭戴化佛寶冠,紺髮垂肩,雙唇上下都有鬍髭,仍作男相。但五官秀美,已流露出女性化的特質。全圖賦色妍麗,瓔珞裝飾和七寶蓮台都描繪得十分仔細。人物衣紋線條柔勁流暢,這些特色都與傳至日本的南宋佛畫十分類似,是一幅難得的南宋佛教繪畫精品。
觀世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方三聖之一。觀察苦惱眾生的音聲,而循聲解救,故稱為「觀世音」。參見「觀世音菩薩」條。
觀世音菩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菩薩名。為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西方三聖之一。是慈悲的象徵,當眾生有苦難時,只要稱念他的名號,即可獲得解脫苦厄。他還會就眾生的因緣,化作種種不同的身分度化之。因此又有各種別稱,如水月觀音、魚籃觀音、馬郎婦觀音等,合計中日關於觀世音的別稱,共有三十三。又名三十三身。關於觀世音菩薩的形象,南北朝多依經典作男子,唐以後常作女相。是佛教中最受崇拜的菩薩。觀世音也譯作「觀自在」,古譯作光世音,略稱為「觀音」。也稱為「大士」、「觀世音」、「觀自在菩薩」、「觀音菩薩」、「觀音媽」、「觀音大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如:「觀賞」、「觀光」、「參觀」、「觀看」。
景像、情景。如:「奇觀」、「景觀」、「外觀」、「恢復舊觀」。
看法、意識。如:「觀念」、「主觀」、「人生觀」、「世界觀」。
道觀:道教的寺廟。
小樓及其上之建築物。如:「樓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代。三十年為一世。如:「世世代代」。
上一代即有的。如:「世交」、「世仇」。
世界、世間。如:「問世」、「傳世」、「世事難料」、「舉世無雙」。
量詞。用於計算一生、一輩子的單位。如:「七世夫妻」、「三生三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如:「噪音」、「雜音」、「擴音」、「消音」、「樂音」、「音色」。
消息。如:「回音」、「佳音」、「福音」、「音信全無」。
腔調。如:「口音」、「鄉音」。
字的聲韻。如:「字音」、「注音」。
現身說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觀世音菩薩來教導眾生,因眾生的不同因緣,而化現適當的各種身分。見《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後比喻以親身經歷為例證,來勸導別人。如:「他以自己苦讀多年的經驗,現身說法,更是可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吟誦、誦讀。如:「唸書」、「唸經」、「唸咒」。《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我天天唸佛,又念救苦救難的高王觀世音經。」
麻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醫學上稱知覺完全喪失,分為全身麻木、局部麻木及部位麻木三種。《西遊記》第四○回:「沙僧聞言,打了一個失驚,渾身麻木道:『師兄,你都說的是那裡話,我等因生前有罪,感蒙觀世音菩薩勸化,與我們摩頂受戒,改換法名,皈依佛果。』」《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昨晚跌了一交,半身麻木,口眼有些歪斜。」
靈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靈驗有感應。《西遊記》第六回:「話表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自王母娘娘請赴蟠桃大會,與大徒弟惠岸行者,同登寶閣瑤池。」《初刻拍案驚奇》卷六:「弟子有恨在心,望菩薩靈感報應則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