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2.30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觀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彌陀佛左脅侍,西方三聖之一,聽聞呼救的聲音即前往救助。參見「觀世音菩薩」條。
觀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音亭和觀音廟都是地方性的廟宇,通常存在於街鎮或市街中,有時雖不免受限於街隅地狹,但因街市信眾多,祭祀活動熱鬧,也像是擁有鄉鎮型大廟的地位。
觀音菩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西方三聖之一,是慈悲的象徵。參見「觀世音菩薩」條。
水月觀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經上有觀音示現三十三身的說法,畫其觀看水月之狀,稱為「水月觀音」。後用以比喻人的容貌清俊秀逸。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五:「蔣凝侍郎,亦有人物,每到朝士家,人以為祥瑞,號水月觀音。」
觀音媽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音媽聯」在台灣宅第中普遍盛行使用,又稱觀音彩、佛祖彩、神明彩、觀音漆、佛祖漆、神明漆等。通常放置於吉位牆壁上,觀音菩薩在神明繪像最上方的位置,且常以白衣拿淨瓶形象出現,旁侍神善財與龍女,中間有媽祖和關公,媽祖的左右有香火女與執扇侍女或千里眼與順風耳旁侍,而關公的左右則有周倉和關平旁祀,下層為灶君與土地公。觀音、媽祖、關公、灶君與土地公合稱為「家堂五神」,有些觀音媽聯僅有觀音、灶君、土地三者,稱為「家宅三聖」。
在台灣觀音常見於寺廟家戶,不同的地區與人群,以不同的形象供信徒膜拜。基本上供奉的型態有高掛在家宅中的「觀音媽聯」與具像觀音二種。
觀音座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觀音座蓮科觀音座蓮屬,常綠多年生草本。莖塊狀,幼葉一回、成熟葉二回羽狀複葉,葉柄綠色,基部肉質肥厚,各具膨大葉枕二片,葉枕宿存於葉片脫落後,在莖上層層相疊,有如觀世音菩薩的蓮花座,故稱為觀音座蓮。
觀音山第二層-兩輝安山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音山是臺灣北部岩區中最西北側之火山單元,以淡水河與大屯火山群遙遙相望,基本上為單一中心噴發的複式火山。觀音山火山之主體可能是一中央噴發之錐狀火山,錐體半徑約1~2公里,噴發中心在觀音山主峰之東南方。在凌雲山一帶之半環形之連峰可能是火山口壁之西側。在此以東,在石壁坑附近之地形,呈馬蹄狀之半圓形凹陷可能是火山口所在,但火山口之東壁已經爆破或塌陷而崩潰,其部分碎屑構成分布於凌雲山以東地區之集塊岩或原先之火山碎屑流與火山礫岩。 觀音山出露之主體並未含有可觀的火山碎屑岩,仍以厚層的岩流為主。觀音山噴出熔岩流也和大屯火山群相似,均以安山岩為主。一般安山岩常呈灰或灰黑色,且多呈斑狀結構,由結晶較粗大之斑晶...
臺灣原始觀音座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50~85cm長,柄長20~60cm,具關節,基部具鱗片。葉緣不平整,不為鋸齒緣,不具回脈。

觀音山底層-輝石安山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音山是臺灣北部岩區中最西北側之火山單元,以淡水河與大屯火山群遙遙相望,基本上為單一中心噴發的複式火山。觀音山火山之主體可能是一中央噴發之錐狀火山,錐體半徑約1~2公里,噴發中心在觀音山主峰之東南方。在凌雲山一帶之半環形之連峰可能是火山口壁之西側。在此以東,在石壁坑附近之地形,呈馬蹄狀之半圓形凹陷可能是火山口所在,但火山口之東壁已經爆破或塌陷而崩潰,其部分碎屑構成分布於凌雲山以東地區之集塊岩或原先之火山碎屑流與火山礫岩。 觀音山出露之主體並未含有可觀的火山碎屑岩,仍以厚層的岩流為主。觀音山噴出熔岩流也和大屯火山群相似,均以安山岩為主。一般安山岩常呈灰或灰黑色,且多呈斑狀結構,由結晶較粗大之斑晶...
觀音山第三層-紫蘇輝石安山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音山是臺灣北部岩區中最西北側之火山單元,以淡水河與大屯火山群遙遙相望,基本上為單一中心噴發的複式火山。觀音山火山之主體可能是一中央噴發之錐狀火山,錐體半徑約1~2公里,噴發中心在觀音山主峰之東南方。在凌雲山一帶之半環形之連峰可能是火山口壁之西側。在此以東,在石壁坑附近之地形,呈馬蹄狀之半圓形凹陷可能是火山口所在,但火山口之東壁已經爆破或塌陷而崩潰,其部分碎屑構成分布於凌雲山以東地區之集塊岩或原先之火山碎屑流與火山礫岩。 觀音山出露之主體並未含有可觀的火山碎屑岩,仍以厚層的岩流為主。觀音山噴出熔岩流也和大屯火山群相似,均以安山岩為主。一般安山岩常呈灰或灰黑色,且多呈斑狀結構,由結晶較粗大之斑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