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62.08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言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晤談。南朝宋.何承天〈重答宗居士書〉:「末緣言對,聊以代面。」
言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包括源語言和對應之目標語言,兩者合稱為語言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確。如:「對錯不分」、「答對了。」、「你說的話是對的。」
正常。如:「氣氛不對」、「神色不對」。
相反的一方。如:「對方」、「對手」、「對岸」。
搭配、相配。如:「登對」、「門當戶對」。
平分成兩份。如:「對半」、「對分」、「對切」。
成雙的。如:「對筆」、「對聯」、「對偶」、「出雙入對」。
答話、回答。如:「對答如流」、「無言以對」。
讓兩種事物配合在一起。如:「對獎」、「對號入座」。
比照。如:「對照」、「校對」、「核對」、「查對」、「比對指紋」。
調整使合於一定標準。如:「對光」、「對焦」、「對準」、「對好距離」。
相合、適合。如:「對味」、「對症下藥」、「文不對題」。
看待。如:「對待」、「對事不對人」。
向著、朝著。如:「面對面」、「對著天空」。
介詞。後面接對象、處所、範圍。A>表示對象。如:「對人誠懇」、「對牛彈琴」、「他對你說什麼?」。B>表示處所。如:「我對這裡不太熟悉。」C>表示範圍。如:「他對太空科學很有研究。」
量詞。用於計算成雙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對鐲子」、「兩對夫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左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書札中常用的稱謂敬辭,不直言對方本人,而稱其侍者,以示尊敬。《史記.卷七○.張儀列傳》:「是故不敢慝意隱情,先以聞於左右。」《戰國策.燕策二》:「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順左右之心。」
光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賞光照顧。為商業界通用,歡迎顧客的敬辭。如:「我們必須好言對待每個上門光顧的客人。」
廖鴻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經從漁夫的身分變成朋友。他的作品從描寫魚和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作為出發點,進而發展出屬於自己和海洋的語言對話,他以豐富的海洋經驗和細膩敏銳的觀察,實地用文字和影像來為海洋作紀錄。他曾經獲得時報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賴合文學獎等重要獎項。代表作有《討海人》、《鯨生鯨世》、《來自深海》等。 創作歷程:廖鴻基崛起台灣文壇,是一個異數。他在成為職業討海人之前,曾經投入政治運動之中,擔任過花蓮縣議員服務處的助理,也曾遠赴印尼受雇養蝦,最後選擇了討海人的生涯。這些經歷,都與一般台灣作家的養成慣例殊異;他在成為漁人之後第二年,就以〈丁挽...
人權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種人權與日常生活的關係。2-4-3瞭解人權的起源與歷史發展對人權維護的意義。2-4-4瞭解世界人權宣言對人權的維護與保障。2-4-5認識聯合國及其他人權相關組織對人權保障的功能。2-4-6運用資訊網絡瞭解人權相關組織與活動。2-4-7探討人權議題對個人、社會及全球的影響。 融入學習領域之建議人權教育議題以融入各學習領域進行教學,不僅突顯人權的普世性價值可以展現在不同的學習面向,更可培育未來國民具備國際觀,深切理解今日世界多元豐富的文化面貌與歷史淵源。因而幫助學習者獲得有意義的學習經驗,統整、運用學校所學的知識與能力,奠定...
負責引導,研究建議問題導向學習助教亦可由較年長、有經驗的學習者勝任,因為同儕小組引導者可以較相近的語言對同儕解釋、澄清相關概念,且角色理論 (role theory) 亦支持以相近角色彼此進行教學,可增進學習者之學習動機。 且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習者可依自我表達之方式,整理問題 (problem)、案例 (case),並且循問題情節,蒐集相關知識以進行概念之分析,小組成員彼此腦力激盪,互相分享學習資訊,藉由不斷地討論與相互對話進行深度學習。著重學習者主動性:問題導向學習強調學習者應該為自我之學習負責任,同時必須改變被動...
上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舊時師長向學生講授新課。《紅樓夢》第九回:「可巧這日代儒有事,早已回家去了,只留下一句七言對聯命學生對了,明日再來上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