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4.08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訓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指師長本著教育的原則,順從學生身心的需要,予以教導養護,使其生活、行為能獲得健全的發展。
訓育綱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訓育綱要〕係教育部令,頒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九月,首先明確宣示:「中華民國教育所需之訓育,應為依據建國之三民主義,與理想之人生標準(人格)教育學生,使之具有高尚之志願,堅定之信仰,與智仁勇諸美德;在家為良善之子弟,在社會為有守之分子,在國家為忠勇守法之國民,在世界人類為擁護正義促進大同之先鋒。故必須依照學生在校之程度,作有系統有步驟之實施,並盡量要求家庭社會之合作與教師之身體力行,以期達到同一之目的。」接著分為四大部分:訓育之意義、道德之概念、訓育之目標與訓育之實施,申述其要點。
  1.訓育之意義:訓育之意義,在於陶冶健全之品格,使之合乎集體生存(民生)之條件;而健全品...
中國訓育學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訓育學會成立於民國四十七年(1958),以研究教育問題,交換訓育經驗,加強發揮大專院校訓育輔導工作功能為宗旨。
  該會主要工作任務為:(1)研究並促進大專院校訓育工作之進步;(2)交換訓導知識,協助訓導人員進修。(3)聯絡會員感情,謀求會員福利。
  凡大專院校訓導(學務)工作人員,均可申請為該會會員。該會現有會員約五百人。除依規定召開理監事聯席會議外,並與教育部訓育委員會每年舉辦優秀訓導人員選拔。此外並舉辦「防止校園暴力座談會」、「防止青少年飆車對策研討會」等,邀請學者專家作專題研討。
  該會定期出版〔訓育研究季刊〕,集合國內有關訓輔,生活教育,校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栽培、教導。如:「教育」、「訓育」、「培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導、教誨。如:「教訓」、「訓示」、「訓誨」、「訓斥」、「訓勉」。
可遵循的言語。如:「古訓」、「庭訓」、「校訓」、「家訓」、「不足為訓」。
解釋文字的意義。如:「訓詁」。
批判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為促進社會變遷的觸媒。教師要讓教育活動成為一種溝通的行動,要培養學生開放的心靈和民主的素養。2、 訓育輔導:(1) 強調自我反省、尊重、主動學習。(2) 提升「他律」,邁向「自律」(理性)。(3) 顧及經驗與心靈。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批判理論英文關鍵字:Critical theory 參考資料陳嘉陽(2012)。教育概論(上冊),頁148-152。教甄策略研究中心。陳心怡(2001)。批判的基礎與實踐-論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論。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論文。
斐斯塔洛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童,行成教育的社會化。六、 重實驗精神,採直觀教學,創造教育的原理。七、 主張教育的原動力是愛,其訓育方法充滿家庭教育溫暖,建立良好師生情誼。八、 直觀(Intuition)是裴氏的思想核心,包涵:知識的直觀、品德的直觀。九、 教學應使學生的頭(智育)、心(德育)、手(體育)三方面均衡發展。資料來源:戴帥(2012)。教育專業科目 。臺北市: 志光
友善校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註1 友善校園聯盟進一步於2004年4月6日提蘇四項訴求一、每年4月10日訂為學生日;二、教育部訓育委員會改名為學生輔導委員會;三、教育部及各縣市政府應規劃友善校園的政策與具體執行方案;四、教育部應訂定《學生權利保障法》,並特定「校園體罰防治」專章,一方面協助教師使用非體罰方式教育、輔導學生,此外針對校園體罰事件制定處理流程,用以協助師生之間面對體罰的困境。註1 教育部的回應教育部表示將擬訂友善校園總體營造計畫,包含五大目標:註11. 建構和諧關懷的溫馨校園2. 建立多元開放的平等校園3. 營造尊重人權的法治校園4....
台北市立松山家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校長澤華因急性心血管剝離及心臟衰竭,在萬芳醫院離開了我們。劉校長自民國80年8月由士商轉任本校,歷任訓育組長、教務主任、圖書館主任,並於民國91年8月接任校長,日日早出晚歸,以校為家。劉校長不僅博學,更重視做事的態度與細節,經常勉勵全校師生:「態度決定高度」,對於教育的使命感與堅持,尤其對技職教育的未來更是不遺餘力全心投入,以提升職業學校學生的競爭力。民國九十六年十一月劉校長逝世後,由教務處張耀中主任代理校長職務,並於民國97年8月1日,經由校長遴選,正式接任本校校長。張校長承續劉校長與歷任校長的治校理念,持續推動校務優...
教師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英國哈格雷夫斯的研究指出,中小學教師的非正式組織中,其規範行為有三種。1. 教室自主:教師的教學、訓育方法自行選擇、自行決定,不受干涉。2. 忠於同事:同仁之間彼此互相信賴,一切言行以維護群體利益為重。3. 平凡的規範:同仁之間步調一致,不刻意求表現,一種近乎中庸之道的規範。以上三種規範並非適應於各國,教師之間同樣會有競爭,衝突等等之類的問題產生,在此指示說明了教師在生存的過程中,最平和的一面,其中非正式團體對於新進教師的社會化影響非常大,資深教師幾乎可以灌輸新進教師相同的價值觀念與規範。(註1) 關鍵字中文:教師文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