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評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預定的準則,去衡量方案已有或將有的效果,以決定其可行性,供選擇或改進的參考。如:「捷運工程對沿線環境的影響,已委託某研究所進行評估。」
〔嬰兒氣質評估問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嬰兒氣質評估問卷〕主要目的在評估出生到八個月幼兒對內外在刺激的反應方式。此問卷係由臺大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兒童發展研究小組於一九八一至一九八五年修訂自美國凱利(Carey)及麥克大衛(McDevitt)(1978)等人所設計的〔嬰兒氣質問卷〕(Infant Temperament Questionnaire, ITQ),而凱利於一九七○年將NYLS收集的資料簡化為選擇式的問卷。
  〔嬰兒氣質評估問卷〕包括九個項目,共九十五題,以下分別介紹內容及分布題項。
  1.活動量:指孩子全天的活動中,其動作節奏的快慢及活動頻率的多寡。
  2.規律性:指孩子反覆性的...
政策評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策評估係指對政策內容、執行和影響之估量和評價;在一系列教育政策活動中,政策評估是最後一個階段。政策評估的目的,可以作為政策持續、政策修正或政策中止的基礎,也可以作為今後推動類似政策的參考。政策評估亦有其消極的目的,林水波及張世賢曾指出,政策評估可以有延遲作決定、規避責任、進行公共關係、分配政策資源的依據及偽證、掩飾與攻擊等功能。
  另外有些學者以為政策評估在政策過程的幾個階段皆可進行。在規劃階段,對各個政策方案之可行性、成本及影響進行評估,以期在政策執行前修正方案內容,順利達成目標。在政策執行時,則評估政策是否依原定的計畫進行,政策是否確實達到標的團體。在政策執行之後,則進行...
資訊檢索系統評估與測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訊檢索可定義為有選擇性、有系統性回收經過邏輯性貯存的資訊。因而,在定義上,一個傳統的圖書館或是一本電話簿也算是一個資訊檢索系統。
  早在1960年代,便有學者們試著去評估資訊檢索系統的執行能力,也陸續發展出許多不同的測試形式,例如研究測試(Research Tests)是一種沒有特定的應用目標,只是想擴展對資訊檢索系統相關認知的測試方式;有的是在某個特定的作業環境下進行的測試,目的在於設立一套新的系統,故而往往產生許多改進的建議;另外,則有些是有關操作系統方面的測試。進行各種評估測試的理由,主要是在找出所謂成功檢索的意義層面,找出任何工具或技術的轉變對系統執行能力的影響,以及...
假設市場評價法,條件評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設市場評價法係透過問卷設計,對環境財與準公共財等非私有財貨建立一個類似實際交易市場的「模擬市場」,誘使受訪者對特定的非私有財所提出的假設性問題表達其願意支付的價格(或願意接受補償的價格),例如空氣品質改善(惡化)10%時您願意每年支付(或接受補償)多少元?得到資料後再經由計量模型估計出此財貨的經濟價值,這種方法屬於事前(ex ante)的價值判斷,因此除了能對環境財與準公共財中的使用價值(use value)進行評估外,亦可估計財貨的非使用價值(non-use value)或存在價值(existence value)。
  問卷的實驗設計中詢價方法大致可分為開放式問卷、封閉式問...
影響評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影響評估(impact assessment)又稱為衝擊評估。簡單來說,是指確認目前或未來所提出的計畫或行動方案可能產生的結果。詳細來說,就是政府針對某一項政策或計畫,事前以科學、客觀和系統進行調查和分析,藉以預測和了解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程度。 內容說明影響評估在國外相當受到重視,在1980年於美國成立「國際影響
風險評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評量估算因輻射曝露引起不利效應的機率。完整的風險評估過程可包括:
1.危害鑑定(hazard identification),鑑定確認污染物的危害毒性。2.劑量反應評估(dose response assessment),建立推導曝露劑量與不利效應發生率的量化關係。3.曝露評估(exposure assessment),估算測定曝露的強度、頻率、時間等,常包括由污染源外釋量的推估、環境途徑分析、到曝露情景的推定等。4.風險定性(risk characterization),估算各種曝露狀況下,所可能導致的健康效應發生率。風險分析(risk analysis)乃就其中可能的事件、發...
需求評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對一個方案成功達成目標或有效運作所缺乏的、所必要的條件,而進行的系統性評估,稱為需求評估。需求評估通常在描述一個未來導向的問題,一個方案可以或應該追求何種目標、如何完成有效達成目標,常被要求作為方案目標設定與經費預估的基礎。
  史特佛賓(D.L. Stufflebeam)試圖藉著澄清不同的「需求」定義,探討需求評估的不同途徑:
  1.矛盾觀:視需求為一種「所意圖的表現與實際表現之間的距離或矛盾」,以及其間存在的潛在問題。此途徑應用在具備可測量的規準或規範的情況下,尤其是利用需模參照工具及既定的認可標準與實際的表現相對照,以呈現出方案所缺乏的東西。此種途徑透過簡單的...
評估中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與總結性評估的分別3 如何推動學生參與評估活動?4 參看5 參考書目6 外部連結 定義 與總結性評估的分別評估中學習與總結性評估的分別,在於總結性評估
劑量效應評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評估一物質進入體內的劑量,與引起暴露群體產生有害健康效應之嚴重程度的關係。須考慮暴露強度、年齡及其他可能影響暴露族群反應的因子,如:性別、生活形態‥等。而物質的潛在毒性,是指其進入暴露族群體內,並引起其族群的特定傷害,或造成特定傷害嚴重度所需的劑量而言。劑量效應的評估常需要從動物實驗推估至人的反應,並從高劑量外推至低劑量。因此劑量效應評估需適當地選用外推的方法來預測效應的發生,並須界定其在統計上與生物上的不確定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