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1.17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詩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體名,詞的別稱。興於唐,盛於宋,主要產生於配合燕樂演唱的歌辭;也有一部分來自詩,樂工加上和聲、泛聲而逐漸形成。句式多長短不一,且須遵守一定的格律限制。也稱為「長短句」。
草堂詩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四卷。編者姓名不詳,舊傳為南宋人所編。收錄唐、五代、宋各代詞,而以宋詞為主。詞有小令、中調、長調之分,自此書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所剩、多出來的。如:「剩餘」、「多餘」、「餘錢」。
其他的。如:「餘念」、「餘願」、「餘事」。
正常工作以外或以後的時間。如:「業餘」、「課餘」、「辦公之餘」。
約計之數。如:「二十餘人」、「我家門口有一棵榕樹,高丈餘。」
殘留的、將盡的。如:「餘溫」、「餘生」。
不盡的、未完的。如:「死有餘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可以吟詠、朗誦的文體。傳統詩多須講究格律。如:「古詩」、「現代詩」。
詩經的簡稱。如:「詩、書、易、禮、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文體名。興於唐,盛於宋,主要產生於配合燕樂演唱的歌辭;也有一部分來自詩,樂工加上和聲、泛聲而逐漸形成。句式多長短不一,且須遵守一定的格律限制。如:「唐詩宋詞」。也稱為「長短句」、「詩餘」。
蘇門四學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詞》、《琴趣外編》。《書錄解題》則作一卷,稱《晁無咎詞》。原本為毛晉所刊,題曰《琴趣外編》,其跋語稱詩餘不入集中,故名《外編》,分為六卷。但與《書錄解題》皆不合,未詳其故。晁補之之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受蘇軾影響很大。 張耒張耒(1054-1114),北宋詩人。字文潛,號柯山。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縣)人,生長于楚州淮陰(今屬江蘇省清江)。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張耒自幼聰慧,13歲即能文,從學于蘇軾,頗受蘇軾的愛重。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中進士,歷任臨淮主簿、壽安尉、咸平縣丞,著作郎、史館檢詩等職。哲宗‧結聖...
詞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的別稱。因有人認為它是由詞發展而來,故稱為「詞餘」。如吳梅先生的曲學講義稱《詞餘講義》。[例]將曲稱為「詞餘」,就好像將詞稱為「詩餘」一樣,顯示兩者關係之密切。
中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長短中等的詞調。名見《草堂詩餘》,清毛先舒以五十九字至九十字者為中調。
類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依照性質分類編輯的圖書。如《類編草堂詩餘》、《駢字類編》、《篇海類編》。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