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論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評量、辨析。《禮記.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論之、論辨,然後使之。」《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記》:「有司以公卿朝朔望日,因奏疑事,聽斷大政,論辨得失。」
2.文體名。其體蓋源自古代諸子,旨在論證說理。如清朝姚鼐的《古文辭類纂》有論辨類。今多稱為論說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析、判斷。如:「談論」、「析論」、「討論」。
評議的文章或語言。如:「社論」、「言論」。
一種討論事理的文體。如:「六國論」。
學說或主張。如:「天演論」、「進化論」、「相對論」。
依據、按照。如:「論理」、「論件計酬」、「論功行賞」。
比作、視同、處理。如:「以棄權論」、「以作廢論」。
顧及、考慮。如:「不論是非」、「無論如何」。
論語: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載孔子言行的書。共二十篇,是四書之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判別。如:「分辨」、「辨別」、「辨認」、「辨識」、「明辨是非」。
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富弼〈論辨邪正〉:「其有在方策者,比比皆是,不可殫引。」
上行下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學是漢代主要的學術思想,卻一直存在著今文經和古文經之間的論爭。在東漢章帝時,曾召集當時許多著名的博士、儒生在白虎觀論辨異同。會後,班固把討論成果集結成《白虎通》一書。〈三教篇〉指出「夏人之王教以忠」、「殷人之王教以敬」、「周人之王教以文」。並強調「教」,即是讓在下位者有所倣效,也就是在上位者怎麼做,在下位者就跟著怎麼做。所以《孝經》、《論語》等經書都指出「教」對於化育人民的重要。《詩經》則更明確的說到,在上位者之所以教導在下位者,目的就是要人民跟著效法。後來「上行下效」這句成語就由此演變而出,用來指在上位的人怎麼做,下面的人就起而效法。  在漢代劉向所編纂的《說苑》一書裡,〈君道〉篇剛好載錄...
上為下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上行下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經學是漢代主要的學術思想,卻一直存在著的今文經和古文經之間的論爭。在東漢章帝時,曾召集當時許多著名的博士、儒生在白虎觀論辨異同。會後,班固把討論成果集結成《白虎通》一書。〈三教篇〉指出「夏人之王教以忠」、「殷人之王教以敬」、「周人之王教以文」。並強調「教」,即是讓在下位者有所倣效,也就是在上位者怎麼做,在下位者就跟著怎麼做。所以《孝經》、《論語》等經書都指出「教」對於化育人民的重要。《詩經》則更明確的說到,在上位者之所以教導在下位者,目的就是要人民跟著效法。後來「上行下效」這句成語就由此演變而出,用來指在上位的人怎麼做,下面的人就起而效法。  在...
押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題名於文書契約的末尾,或兩紙縫之間。宋.黃伯思《東觀餘論.卷上.祕閣古器說論辨題跋.記與劉無言論書》:「魏晉以來法書,至梁御府藏之,皆是朱异、唐懷充、沈熾文、姚懷珍等題名於首尾紙縫間,故或謂之押縫,或謂之押尾,衹是謂書名耳。」也作「押縫」。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