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1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諛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討好、諂諛的言詞。如:「他說盡了諛詞,只為了博取她的好感。」也作「諛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言表義的基本單位。如:「名詞」、「形容詞」、「單音詞」、「合成詞」。
有組織的或片段的語言文字。如:「歌詞」、「文詞」、「演說詞」。
一種格律文學。興起於唐代,在宋代最為興盛。由古之樂府演變而來,其後又遞變而為曲。句法多長短不一。或稱為「詩餘」、「長短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諂媚、奉承。如:「阿諛」。
李寶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是與他的社會改良主張一致的。他希望學習西方的文明與進步,但不贊成激進的改革,在他的書中,對慈禧亦有諛詞,頌揚李鴻章的外交,對帝國主義是庚子國變的真正罪魁禍首缺乏認識,特別是對義和團的反帝本質沒有理解,描寫成一味燒殺搶掠的“匪人”,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
晝錦之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天穿著錦衣,光耀醒目。楚項羽初定天下,決意定都彭城故里,旁人勸其留在關中,項羽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後以晝錦之榮比喻富貴顯達後,炫耀的榮歸故里。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五.本朝雜記上》:「近世士人與上官詩,無非諛詞,未聞有規勸之語者。或者獻詩於魏公,勸其辭分陝之重,而為晝錦之榮,可謂能規勸矣。」
壽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祝壽的文章。或駢體,或散文,盛行於明、清。《郎潛紀聞初筆.卷七.亭林先生壽序》:「壽序諛詞,自前明歸震川始入文稿。然每觀近今名人集中,偶載一二,亦罕有不溢美者。」
諛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討好、諂諛的言詞。漢.桓寬《鹽鐵論.國病》:「林中多疾風,富貴多諛言。」《後漢書.卷三三.朱浮傳》:「內聽驕婦之失計,外信讒邪之諛言。」也作「諛詞」。
諷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諛詞
歡喜錢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慶事時所出的賞錢,為討賞者的諛詞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