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7.98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諫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言規諫論議。如:「若君上有過,忠直之臣必犯顏諫議。」
諫議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掌侍從規諫之職。唐.韓愈〈爭臣論〉:「晉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勸別人改正錯誤。如:「諫正」、「諫諍」、「勸諫」、「死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申述意見的言論。如:「建議」、「提議」、「博采眾議」。
商量、討論。如:「商議」、「協議」、「議決」。
批評、評論。如:「議論」、「評議」。
出爾反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卷三.錄.竇諫議錄》:「陰陽之理,大抵不異,為善為惡,出爾反爾,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悲天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德宗時,有個叫陽城的人擔任諫議大夫,主司規諫天子的職務。他學問很好,飽讀詩書,卻不常發言。當時與他同朝為官的韓愈看不過去,認為以他的學識,應該多給予皇帝意見,作好諫官的職務。於是寫了〈爭臣論〉這篇文章,譏諷陽城沒有盡到職責。陽城當時看了並不以為意,但後來大臣裴延齡誣陷忠良,陸贄等人遭到罷黜。陽城便上疏指責裴延齡,論述他的罪狀,替陸贄等人申訴,並極力阻止德宗任命裴延齡為相。由此看來,韓愈的這篇文章應當發揮了功效。〈爭臣論〉整篇文章採設問法,假設有人問關於陽城的問題,韓愈再一一解答,表述自己對陽城的看法。陽城和一般官員不同,他高中進士後,反而隱居在中條山,不出來作官。很多人仰慕他的學問與情操,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允諾的話。如:「一諾千金」、「輕諾寡信」。《論語.顏淵》:「子路無宿諾。」唐.杜甫〈敬贈鄭諫議十韻〉:「將期一諾重,欻使寸心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駁斥、摒除。如:「闢謠」。《荀子.解蔽》:「是以闢耳目之欲,而遠蚊蝱之聲。」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闢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急流勇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云。 〔注解〕 (1) 若水:錢若水(西元960∼1019),字澹成,一字長卿,北宋新安人。官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同知樞密院事。才高識廣,能斷大事,嘗獻策於上,受命撰修《宋太宗皇帝實錄》。卒諡宣靖。 (2) 徐:慢慢地。 (3) 致政:解除政務職責,辭官退休。〔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二之二.樞密錢宣靖公》
滿腹經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以經綸」,就是「君子藉以習得經綸之理」的意思。出現「滿腹經綸」一語較早的文獻,如宋.洪炎〈聞師川諫議至漳州作建除字詩十二韻迓之〉詩:「滿腹懷經綸,筆閒(間)含露雨。」正是在說這位師川諫議大夫「滿腹經綸,文章含雨露」了。含雨露,就是會照顧百姓的意思;「滿腹經綸」就是才識豐富,才能高超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