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35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諾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諾曼(1935~)於一九五七年取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力工程科學學士學位;一九五九年獲致賓州大學電力工程碩士學位,一九六二年在該校獲得數學心理學的哲學博士學位。曾任哈佛大學講師和研究員,後來加盟加州大學聖第牙哥校區,成為該校心理學教授,曾任該校認知科學研究所(Institute for Cognitive science)主任及認知科學科際哲學博士學位計畫之講座教授。
  諾曼已完成多篇論文與數本具有影響力的書籍,包括與林歇(P.H. Lindsay)合著的[人的資訊處理:心理學導論](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 Introduction to...
諾曼第(Normand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諾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耳曼民族的一支。九至十二世紀居住在北歐斯堪的那維亞半島,是丹麥人、挪威人、瑞典人的先民。此族擅長航海術、曾遠征西里島和南義大利。他們的航海、造船技術奠定日後歐洲商業復興的基礎。也稱為「北蠻人」、「維京人」。
克羅克爾諾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ormanichthys crockeri Clark, 1937
體延長,梭形。頭中大。眼較大,口小,端位。體被櫛鱗,頰部、鮀“蓋及胸部均被鱗。背鰭2個,分離且相距甚遠;臀鰭起點於第二背鰭前方;胸鰭中側位;腹鰭胸位;尾鰭叉形。無肋骨。
由秘魯至智利磨磋(Macha)島附近的東南太平洋海域。
目前人們對其分類地位尚無法確定,其生態習性亦知道不多,尚待研究。
產量不多,無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諾曼魚亞目(Suborder Normanichthy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諾曼魚科(Family Normanichthyidae)
沃克,諾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美國舞者、編舞者和舞蹈教師。出生於紐約,曾跟隨葛蘭姆(Martha Graham)、歐丹那(May O´Donnell)和傑弗瑞(Robert Joffrey)等人習舞,並於1953年於歐丹那的舞團中首次登台演出,之後也參與過其他的舞團,包括波爾.藍(Pearl Lang)和寶琳.柯納(Pauline Koner)等人的舞團。1956年起,在紐約的表演藝術高中(The High School of Performing Arts)任教。他經常以自由編舞家的身份幫許多舞團編舞,如哈克尼斯芭蕾舞團(Harkness Ballet)和巴歇瓦舞團(Batsheva Dance Company)等...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2.
戴羅喬約,諾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美國作曲家,出生於紐約,畢業於茱麗亞音樂學院和耶魯大學。跟隨辛德密特(P. Hindemith, 1895-1963)學習作曲。他的音樂風格一方面受素歌影響,另一方面也強調戲劇性的對比,用強烈的聲音抽象動作語言來增加樂曲的色彩。他經常和現代舞家瑪莎.葛蘭姆(M.Graham, 1894-1991)合作。與舞蹈有關的芭蕾音樂作品:《撒可拉曼多公爵》(The Duke of Sacramento 1942)。《上台》(On Stage 1946),編舞吉德(M. Kidd 1945)。由瑪莎.葛蘭姆編舞,他作的曲子有《天使的嬉戲》(Diversion of Angels 1948),《聖女得...
諾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法國北部,濱英吉利海峽。包括芒什、卡爾瓦多斯、奧恩、厄爾、濱海塞納五省。屬多雨海洋性氣候,農業、畜牧業發達,並有釀酒、鋼鐵等工業。西元一九四四年,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英美聯軍在此登陸,開闢第二戰陽,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地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答應。如:「許諾」、「諾言」。
應允的話。如:「一諾千金」。
表同意的回應聲。如:「唯唯諾諾」、「一呼百諾」、「連連稱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延長。如:「曼延」、「曼聲而歌」。
美、柔美。如:「曼妙」、「曼麗」、「輕歌曼舞」。
米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西元1814- 1875年)為十九世紀寫實主義的重要代表作家,以描繪農村生活聞名,為巴比松畫派的代表人物。目錄1 生平概述2 藝術風格3 重要作品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生平概述米勒於西元1814出生在靠近諾曼第海岸的小農村,家族世代務農,儘管眾人早已發現米勒很小就展現了藝術的鋒芒,卻因為家中的經濟狀況不佳,身為長子的米勒只好辛勤地幫助父親耕田,而無法去學畫,直到十八歲時才一圓學畫的夢想,並於西元1837年 (23歲),獲得瑟堡市的獎學金,前往巴黎深造。米勒首先在印象派畫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