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4.76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謠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間流傳的歌謠。《後漢書.卷三一.郭仍等傳.贊曰》:「詩守南楚,民作謠言。」《三國演義》第三五回:「公聞荊襄諸郡小兒謠言乎?其謠曰:『八九年間始欲衰,至十三年無孑遺。到頭天命有所歸,泥中蟠龍向天飛。』」
虛構不實的傳聞。《老殘遊記二編》第五回:「既說都是虛誑,不用說就是我造的謠言了。」《文明小史》第四三回:「也不瞧得那裡來的謠言,一回說,兩江制臺某天某天殺了十八個維新黨。」
謠言止於智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明睿的人能判定是非,不輕信口耳轉述毫無根據的傳聞。如:「俗話說:『謠言止於智者』。大家不要再相信那些惡意中傷的小道消息了吧!」
謠言惑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詭詐的話迷惑群眾。如:「間諜最擅長以謠言惑眾,煽動人心。」也作「訛言惑眾」。
謠言紛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消息四處散布。如:「市場上一陣錯愕,面對謠言紛飛的情況誰也弄不清真相。」
控制謠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謠言是一種難予捉摸且有嚴重傷害力的行為,是一種由口頭或文字傳遞且未經證實的訊息。謠言的來源可能是由一個人開始,也可能由大眾傳播媒體引起。謠言有些是真的訊息,但大多數的謠言是假的,是未經證實的訊息。當謠言產生時,社會成員或政府會運用各種控制方法或工具,控制謠言的擴散。如果謠言控制得當,則可能消失;但如控制失效,則可能發展成不可收拾的局面,甚至導致革命的發生。
  社會對謠言控制可能採取三種方式:(1)闢謠法:即由謠言有關的當事人,針對謠言提出說明,以示謠言所傳內容與事實不符,如近代有些國家對於有關國事的謠言,往往由政府發言人或政府指定的代表機構,提出聲明,以澄清事實內容,證明謠言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實的話或傳聞。[例]造謠、闢謠、謠言
三人成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龐恭和魏太子同去趙國當人質,臨行前龐恭以三人成虎勸諫惠王不要聽信讒言。典出《戰國策.魏策二》。比喻謠言惑眾。《隋唐演義》第二回:「正是積毀成山,三人成虎。到開皇二十年十月,隋主御武德殿,宣詔廢勇為庶人。」也作「市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證實。如:「應驗」。《水滸傳》第三九回:「這四句謠言已都應了。」《紅樓夢》第四九回:「怪道昨兒晚上燈花爆了又爆,結了又結,原來應到今日。」
草木皆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遇到風吹草動,都以為是敵兵。比喻緊張、恐懼,疑神疑鬼。語本《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例]近來謠言不斷,弄得公司上下人人自危、草木皆兵。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