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3.10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證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證據。《三國演義》第四四回:「操欲得二喬,有何證驗?」
2.實際效驗。漢.班固《白虎通.德行.卷四.辟雍》:「察陰陽之會,揆星度之證驗。」
證驗對發現脈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證驗脈絡」(context of justification)與「發現脈絡」(context of discovery)是當代科學哲學家賴辛巴赫(H. Reichenbach)在說明「知識理論」(epistemology)中的「描述性任務」(descriptive task)時,所分別的兩種不同的思考方式或問題類型。
  關於「證驗脈絡」與「發現脈絡」的畫分,康德(Imm. Kant)首發其端,區分了「事實問題」與「證驗或有效性問題」(Kant's quid facti? Kant's quid juris?)。前者所探討的是「一個新的觀念如何發生的?」,與經驗的心理學有關。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斷定事實。如:「證明」、「證實」、「推證」、「論證」。
憑據。如:「人證」、「證據」、「停車證」、「借書證」、「足以為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測試。如:「測驗」、「試驗」、「考驗」。
檢查。如:「檢驗」、「查驗」、「驗血」。
經測試而有效果的。如:「靈驗」、「應驗」。
嘗試而有心得。如:「經驗」。
危如累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危如累卵」原作「危猶累卵」。《韓非子》的〈十過〉篇,內容是舉出辦理國事的十種重要的過失:小忠、小利、行僻、好音、貪愎、耽於女樂、離內遠遊、不聽忠臣、內不量力、國小無禮。再舉出故事加以證驗,說明若犯了這十種過失,即足以危身亡國。其中最後一項:國小無禮,韓非舉的例子是:從前晉國公子重耳在各國間流亡,經過曹國時,曹共公聽說重耳駢脅,就沒禮貌地趁重耳洗澡時跑去觀看。公子重耳因亡命他國,所以隱忍未發。當時曹國臣子叔瞻和釐負羈也在一旁,叔瞻勸諫曹共公說:「我看公子重耳不是個平常人,將來一定有所作為,您今天對他如此無禮,恐怕曹國就要受害了!」釐負羈也勸諫曹共公應該要禮遇公子重耳,但不為曹共公接受。後來公子...
教育社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社會公正全球化以及學校教育的擴張社會網路以及他們對個人行為和社會準則的影響 演進 規範性研究 證驗性研究 批判性研究 原文 Educational Sociology Sociology of Education New Sociology of Education 年代 ~1940 1940~1960 1970~ 名稱 傳統教育社會學 新興的教育社會學 「新的」/「解釋的」教育社會學 主要特徵哲理+應用,社會學知識原理的教育應用,教育學者為主,其特色為: 重視社會行動 應用取向 偏重哲學性。認為教育有「社會化」和...
問思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次要概念)。3.討論分類。4.確定名稱。 二、歸納統念1.整理資料。2.提出假說。 三、證明應用1.證驗假說。2.應用統念(通則)。 四、價值判斷及選擇問思教學法最重要的活動是歸納統念。所謂統念,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概念所組成的通則,它通常敘述此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間的相互關係,因此一個統念(通則)必須具備下列三個條件:1. 是以敘述性句型的方式來表示。2. 包含兩個以上的概念,及其彼此的關係。3. 是一個可被廣泛應用的通則,不包含特定的人、地和事。因此在歸納統念(通則)的教學中,應由蒐集事實、形成概念而導出通則,是由下而...
王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以王充感到「心濆涌,筆手擾,安能不論?」而論述的方法則是:「論則考之以心,效之以事,浮虛之事,輒立證驗。」(〈對作〉)所以,《論衡》一書的方法可說是講求實踐檢驗的方法。〈薄葬〉篇說:「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空言虛語,雖得道心,人猶不信。」,他接著又說:「唯聖心賢意,方比物類,為能實之。」所以,不但考之以心,考的還要是聖心賢意;效之以事。和西方或者講實驗、或者講上帝的觀點相比,王充繼承了中國文化中這種源遠流長的先進的方法論。強調了實踐檢驗,而不只是實驗檢驗。強調了類推、類比,通過類推、類比等方法比單純的實驗能更有效...
累卵之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危如累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危如累卵」原作「危猶累卵」。《韓非子》的〈十過〉篇,內容是舉出辦理國事的十種重要的過失:小忠、小利、行僻、好音、貪愎、耽於女樂、離內遠遊、不聽忠臣、內不量力、國小無禮。再舉出故事加以證驗,說明若犯了這十種過失,即足以危身亡國。其中最後一項:國小無禮,韓非舉的例子是:從前晉國公子重耳在各國間流亡,經過曹國時,曹共公聽說重耳駢脅,就沒禮貌地趁重耳洗澡時跑去觀看。公子重耳因亡命他國,所以隱忍未發。當時曹國臣子叔瞻和釐負羈也在一旁,叔瞻勸諫曹共公說:「我看公子重耳不是個平常人,將來一定有所作為,您今天對他如此無禮,恐怕曹國就要受害了!」釐負羈也勸諫曹共公應...
危於累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危如累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危如累卵」原作「危猶累卵」。《韓非子》的〈十過〉篇,內容是舉出辦理國事的十種重要的過失:小忠、小利、行僻、好音、貪愎、耽於女樂、離內遠遊、不聽忠臣、內不量力、國小無禮。再舉出故事加以證驗,說明若犯了這十種過失,即足以危身亡國。其中最後一項:國小無禮,韓非舉的例子是:從前晉國公子重耳在各國間流亡,經過曹國時,曹共公聽說重耳駢脅,就沒禮貌地趁重耳洗澡時跑去觀看。公子重耳因亡命他國,所以隱忍未發。當時曹國臣子叔瞻和釐負羈也在一旁,叔瞻勸諫曹共公說:「我看公子重耳不是個平常人,將來一定有所作為,您今天對他如此無禮,恐怕曹國就要受害了!」釐負羈也勸諫曹共公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