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識見     
瀏覽人次:1521 收藏人次:0
見解、見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棲逸》:「郗尚書與謝居士善。常稱:『謝慶緒識見雖不絕人,可以累心處都盡。』」《初刻拍案驚奇》卷六:「此是賈秀才識見高強,也是觀世音見他虔誠,顯此靈通,指破機關。」
識見     
瀏覽人次:61 收藏人次:0
不曾見過。例:這種植物,𠊎毋識見。(這種植物,我不曾見過。)
    
瀏覽人次:23780 收藏人次:6716981
看到。如:「看見」、「相見恨晚」、「見賢思齊」、「見死不救」。
拜會、訪問。如:「拜見」。
會面。如:「接見」、「見客」。
看法。如:「見解」、「淺見」、「偏見」、「遠見」、「見仁見智」。
漸漸顯現。如:「見效」、「日見興旺」、「他的病日見好轉。」
遇到。如:「見水即溶」、「見風轉舵」、「見光死」。
用在動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是自己。如「請勿見怪」表示「請不要怪罪我」、「敬請見諒」表示「請原諒我」。
顯露、顯出。通「現」。如:「圖窮匕見」。
    
瀏覽人次:21912 收藏人次:4114960
剛才。通「適」。《左傳.成公十六年》:「識見不穀而趨,無乃傷乎?」
守株待兔     
瀏覽人次:65976 收藏人次:2882926
10.《醒世姻緣傳》第二四回:「若依了那世人的識見看將起來,這等守株待兔的,個個都不該餓死麼?」
高瞻遠矚     
瀏覽人次:34554 收藏人次:3429340
「高瞻」,由高處觀看,形容識見廣闊。語出漢.王充《論衡.別通》。「遠矚」,注視遠處,形容眼光寬遠。語出北魏.張淵〈觀象賦〉。後用「高瞻遠矚」形容見識遠大。或形容往遠處眺望,看得更全面。
貽笑大方     
瀏覽人次:30641 收藏人次:1700648
識見廣博或精通此道的內行人所譏笑。參見「見笑大方」條。《官話指南.卷四.官話問答》:「若遇一煩難之缺,轉恐才不勝任,必致貽笑大方。」《精忠岳傳》第一○回:「小生卻疑是此劍──但說來又恐不是,豈不貽笑大方。」
鳥盡弓藏     
瀏覽人次:26929 收藏人次:3541572
04.《水滸後傳》第九回:「大凡古來有識見的英雄功成名就,便拂衣而去,免使後來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之禍。」
    
瀏覽人次:20068 收藏人次:4508031
1.識見、學問。如:「求知」、「真知灼見」。《論語.子罕》:「吾有知乎哉?無知也。」
井底之蛙     
瀏覽人次:19723 收藏人次:2464835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5 例句 出處 「後漢書」「馬援傳」:「子陽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 故事 一隻生長在井裡的青蛙,牠的生活圈子太小了。牠所接觸到的,只是周圍的井壁和一泓止水;牠所看得見的,只是井口上面的一角天空。牠是不能想像世界之大,萬物之奇的,所以牠的識見太小了。說一個人的見識褊淺,比之於一隻井底之蛙,是十分確切的。在漢朝時候,王莽篡漢,天下大亂,許多野心家都據地稱雄。後來雖然王莽滅亡了,但卻形成了割據的局面。當時,中興漢室的光武帝,已在洛陽即位,但尚有西州的隗囂和稱帝於蜀的公孫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