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4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讒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毀謗。《三國演義》第七九回:「蒙恬拓境而被大刑,樂毅破齊而遭讒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才、才能。常為自謙之詞。《左傳.僖公十五年》:「寡人不佞,能合其眾而不能離也。」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一書〉:「臣不佞,自少有驅馳四方之志。」
2.善於花言巧語巴結的人。如:「奸佞」、「邪佞」。《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詩中有借虜除佞之語,意在不軌。」
1.巧言善辯、諂媚。如:「佞諂」。《史記.卷一二五.佞幸列傳.韓嫣》:「嫣善騎射,善佞。」
2.迷惑、困惑。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立部伎〉:「奸聲入耳佞人心,侏儒飽飯夷齊餓。」
3.沉迷於、迷戀。如:「佞佛」。《晉書.卷七七.列傳.何充》:「二郗諂於道,二何佞於佛。」清.葉德輝《書林清話.卷一○.藏書偏好宋元刻之癖》:「此則佞宋之癖,入於膏肓。」
善於巧辯奉承的。如:「佞人」、「佞臣」。《史記.卷四.周本紀》:「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別人壞話,中傷他人。《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
1.毀謗、陷害別人的話。《左傳.哀公十六年》:「楚大子建之遇讒也,自城父奔宋。」《楚辭.屈原.離騷》:「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齋怒。」
2.顛倒是非、中傷別人的人。《晏子春秋.內篇.諫上》:「政不飾而寬于小人,近讒好優。」漢.王充《論衡.答佞》:「讒與佞,俱小人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管理。如:「營業」、「公營」。《淮南子.主術》:「執正營事,則讒佞姦邪無由進矣。」
欺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欺騙、背叛。《漢書.卷七六.韓延壽傳》:「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約誓明。或欺負之者,延壽痛自刻責:『豈其負之,何以至此?』」唐.韓愈〈後廿九日復上書〉:「天下之賢才,豈盡舉用,姦邪讒佞欺負之徒,豈盡除去。」
一孔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安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賢以自輔,任能以治國,然牽於流說,惑於道諛,是以賢聖蔽掩,而讒佞用事,以此亡國破家,而賢士饑於巖穴也。昔趙高無過人之志,而居萬人之位,是以傾覆秦國而禍殃其宗,盡失其瑟,何膠柱之調也?」 〔注解〕 (1) 權衡:衡量、評估事物得失輕重。 (2) 睹:看見。 (3) 辰參之錯:參星在西方,辰星在東方,夜間此出彼滅,白天一同隱沒,不能並見。辰、參,星宿名。 (4) 膠柱調瑟:比喻頑固而不知變通。見「膠柱鼓瑟」。
香草美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漢.王逸〈離騷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脩美人,以媲于君。」比喻賢臣、君主。唐.陸龜蒙〈采葯.序〉:「葯,白芷也。香草美人,得以比之君子,定情屬思,聊為賦云。」也作「美人香草」。
奸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奸詐陰險的臣子。《水滸傳》第六四回:「朝廷不明,縱容奸臣當道,讒佞專權。」也作「姦臣」。
雲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讒佞邪惡的小人。《楚辭.屈原.離騷》:「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虯龍以喻君子,雲霓以譬讒邪。」
一隙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安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賢以自輔,任能以治國,然牽於流說,惑於道諛,是以賢聖蔽掩,而讒佞用事,以此亡國破家,而賢士饑於巖穴也。昔趙高無過人之志,而居萬人之位,是以傾覆秦國而禍殃其宗,盡失其瑟,何膠柱之調也?」 〔注解〕 (1) 權衡:衡量、評估事物得失輕重。 (2) 睹:看見。 (3) 辰參之錯:參星在西方,辰星在東方,夜間此出彼滅,白天一同隱沒,不能並見。辰、參,星宿名。 (4) 膠柱調瑟:比喻頑固而不知變通。見「膠柱鼓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