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74.52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讖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預測未來的文字。《後漢書.卷一五.李通傳》:「通因具言讖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當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
集合文字所成的辭章。如:「文辭」、「古文」、「散文」、「白話文」、「文不對題」。
優雅、不粗俗的。如:「文雅」、「斯文」。
有文才的。如:「文人」。
有關文學的。如:「文壇」。
擔任文事的。如:「文官」。
某些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如:「天文」、「水文」。
社會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如:「文化」、「文明」、「文物」。
不猛烈的。如:「文火」。
量詞。舊時計算製錢的單位,製錢一枚叫一文。如:「三文錢」、「分文不取」。
文過:掩飾過失。如:「文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預測災異吉凶的言論或徵兆。如:「一語成讖」。《文選.左思.魏都賦》:「藏氣讖緯,閟象竹帛。」《紅樓夢》第八九回:「思前想後,竟應了前日夢中之讖。千愁萬恨,堆上心來。」
赤伏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讖文。漢時劉秀曾得赤伏符,占曰:「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以為得天命,於是藉此起事,推翻新莽,恢復漢朝。見《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後泛稱帝王取得天下的符命。元.郭鈺〈早春試筆〉詩:「喜聞諸將黃金印,共捧中朝赤伏符。」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