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讜論     
瀏覽人次:692 收藏人次:166324
正直的言論。《宋史.卷三三八.蘇軾傳》:「自為舉子至出入侍從,必以愛君為本,忠規讜論,挺挺大節,群臣無出其右。」也作「黨論」。
讜論流徽     
瀏覽人次:1072 收藏人次:0
危言讜論     
瀏覽人次:564 收藏人次:138751
正直的言論。宋.王安石〈答孫元規大資書〉:「伏惟閣下危言讜論,流風善政,簡在天子之心,而諷於士大夫之口,名聲之盛,位勢之尊,不宜以細故苟自貶損。」
讜論侃侃     
瀏覽人次:423 收藏人次:0
讜論,正直的言論。讜論侃侃指議論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無所畏懼。宋.蘇舜欽〈祭滕子京文〉:「往在諫列,讜論侃侃,屢觸權要,卒就貶竄。」
忠言讜論     
瀏覽人次:202 收藏人次:0
忠懇正直的言論。宋.孝宗〈經進東坡文集序〉:「故贈太師謚文忠蘇軾,忠言讜論,立朝大節,一時廷臣無出其右。」《元史.卷一六八.趙與𤍟傳》:「朝廷立法多所諮訪,與𤍟忠言讜論,無所顧惜。」
    
瀏覽人次:27181 收藏人次:4399938
分析、判斷。如:「談論」、「析論」、「討論」。
評議的文章或語言。如:「社論」、「言論」。
一種討論事理的文體。如:「六國論」。
學說或主張。如:「天演論」、「進化論」、「相對論」。
依據、按照。如:「論理」、「論件計酬」、「論功行賞」。
比作、視同、處理。如:「以棄權論」、「以作廢論」。
顧及、考慮。如:「不論是非」、「無論如何」。
論語: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載孔子言行的書。共二十篇,是四書之一。
    
瀏覽人次:1474 收藏人次:0
正直的。如:「讜論」。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有表奏確切,號為讜言。」
無出其右     
瀏覽人次:17389 收藏人次:478798
03.宋.孝宗〈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序〉:「蘇軾忠言讜論,立朝大節,一時廷臣無出其右。」
    
瀏覽人次:14319 收藏人次:4016847
5.正直的、端正的。[例]危言讜論、危言正色、正襟危坐
懿言     
瀏覽人次:318 收藏人次:0
嘉言、美言。如:「他平生富懿言讜論,深受世人推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