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4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象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書之一。根據物體的形象描繪而成文字的造字方法。如「日」為一個圓太陽,「月」為上弦月。漢.許慎〈說文解字序〉:「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象形文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模仿物體形狀所造的文字。如「日」、「月」、「山」等。中國的部分文字與埃及的文字等,均含有象形文字。也稱為「表形文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樣子、模樣。如:「形狀」、「圓形」、「外形」。
軀體。如:「形影不離」、「形單影隻」。
狀況。如:「地形」、「形勢」。
表現、顯現。如:「形諸於色」、「喜形於色」。
比較。如:「相形之下」、「相形失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摹擬、效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有其國家。」《漢書.卷三○.藝文志》:「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
盲人摸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般涅槃經.卷三○》譬如有王,告一大臣:「汝牽一象,以示盲者。」爾時1>大臣受王敕2>已,多集眾盲以象示之。時彼眾盲,各以手觸,大臣即還,而白王言:「臣已示竟3>。」爾時大王即呼眾盲,各各問言:「汝見象耶?」眾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為何類?」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萊茯根4>;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5>;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注解〕 (1) 爾時:那個時候。 (2) 敕:音ㄔˋ,命令。 (3) 示竟:展示完畢。 (4) 萊茯根:蘿蔔。萊茯,同「蘆菔」。 (5) 木臼:木製的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如:「單字」、「漢字」、「同義字」。
摩肩接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用他超人的智慧,反擊別人給他的汙辱。典源文章中晏嬰連續使用「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三個意象形容齊國人口眾多,人才濟濟。後來「摩肩接踵」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表示人與人肩接肩,腳踫腳,用以形容人多擁擠不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弦樂器。同「弦」。三國魏.嵇康〈聲無哀樂論〉:「故哀思之情表於金石,安樂之象形於管絃也。」
捷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錨效果,若在判斷作業中增加認真負擔,如要求參與者覆誦數字則更加大定錨效果。定錨效果的廣泛應用:如印象形成的第一印象可被視為錨點。(註一)(4) Cause-effect Heuristic (因果性捷思法):運用因果的連結性強度來評估情境成立之可能性。(5) Mental Simulation Heuristic (心智模擬捷思法):與代表性捷思法相似,對於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運用想像中的難易度作為判斷。(6) Attitude Heuristic (態度捷思法) :以態度(喜好某件事物的程度)來推測某事件發生...
現象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透過審美經驗,在欣賞者欣賞或閱讀過程中對於審美對象的觀照過程,使審美經驗「預備情緒」,繼而使審美對象形成。茵加登的美學對於後起的結構主義、符號學、語意學、分析哲學等,都發生過影響,是種系統論的科學方法,他突出了欣賞者參與藝術作品創造的能動作用,對後來的解釋學美學和接受美學也有重要影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