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資訊     
瀏覽人次:3938 收藏人次:582127
1.電腦上指對使用者有用之資料和訊息的總稱。以別於未經處理過的資料。如:「資訊業」、「電腦資訊」。大陸地區稱為「信息」。
2.泛指一般資料和訊息。如:「生活資訊」、「唱片資訊」。
資訊科技     
瀏覽人次:7155 收藏人次:188262
定義泛指由微電腦或程式控制的產品。信息技術或資訊科技(英語: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是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資訊所採用的各種技術總稱。它主要是應用電腦科學和通訊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資訊系統及應用軟體。它也常被稱為資訊和通訊技術(Information and Co...
資訊不對稱     
瀏覽人次:5920 收藏人次:0
資訊不對稱 資訊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metry),指參與交易各方所擁有、可影響交易的資訊不同。一般而言,賣家比買家擁有更多關於交易物品的訊息,但相反的情況也可能存在。前者例子可見於二手車的買賣,賣主對該賣出的車輛比買方了解。後者例子比如醫療保險,買方通常擁有更多訊息。1、隱藏的特性(hidden characteristics)係指交易的一方知道其本身...
資訊倫理     
瀏覽人次:329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1.1 倫理定義1.2 資訊倫理定義1.3 資訊倫理的四大議題(PAPA)1.3.1 隱私權:(Privacy)1.3.2 正確性:(Accuracy)1.3.3 所有權:(Property)1.3.4 使用權(Accessibility)1.4 資訊倫理相關問題1.4.1 網路禮節 (Netiquette)1.4.2 網路安全1.4.3 網路侵權行為1.4.4 ...
資訊     
瀏覽人次:2328 收藏人次:0
指在交易的過程中,隨著商品的製造、配送、銷售等過程會產生許多的資訊,將這些資訊流通就是所謂的資訊流。
資訊教育     
瀏覽人次:1942 收藏人次:0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資訊教育)資料來源:國民教育社群網 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_new.php目錄1 基本理念2 課程目標3 分段能力指標4 學習內容5 實施要點6 資訊教育議題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之對應表7 附錄 基本理念在資訊化的社會中,培養每個國民具備運用...
資訊融入教學     
瀏覽人次:1705 收藏人次:0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就是教師運用資訊科技之技術於教學活動上,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和態度。資訊科技的技術就是運用資訊設備、多媒體、網路媒介、電話、電傳視訊、電視…等,進行收集、儲存及傳輸文字、圖像、影音等資訊科技之技術。教學活動包含...
資訊素養     
瀏覽人次:1409 收藏人次:0
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是一個自21世紀開始興起的新名詞,是一種知識管理的策略。根據美國德薩斯大學圖書館的資訊素養導修網頁 (英語)指出,資訊素養是一種“使人能夠更有效地選擇、尋找及評估傳統或網上資源的技巧”。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是確認
資訊尋求行為     
瀏覽人次:871 收藏人次:0
資訊尋求行為研究主要目的是為瞭解使用者尋找資訊的動機,以及分析搜尋資訊之過程中,影響蒐集資訊的因素。資訊行為開始於個人發現其知識狀況少於所需,這樣的知識缺口,促使個人產生資訊的查找、搜尋、整理消化資訊,並使用資訊完成其目的的一連串行為。Krikelas將資訊尋求行為定義為使用者從事確認訊息,以滿足其需要的活動。在個人發現資訊所需及已知中間的落差後,資訊行為的下一個步驟便是向不同資訊來源取得所需資訊資訊來源如文獻資料、人際溝通等。查詢資料的途徑,則指圖書館目錄、索引摘要、瀏覽、從他人口中得知等等。Wilson所提出的資訊行為模式指出,資訊尋求行為是因為使用者主動需要資訊,而產生的活動,使用者為...Krikelas, J. (1983).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Patterns and Concepts. Drexel Library Quarterly, 19(2), 5-20.Wilson, T.D. (1999). Model in information behavior research.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55(3), 249-257.
美國國家資訊交換標準碼     
瀏覽人次:822 收藏人次:0
  ASCII為美國國家標準資訊交換碼,美國國家標準協會與美國資訊與電腦企業界為謀編碼統一,以利機器與機器間、系統與系統間之相互溝通,彼此得以交換資訊而訂定之標準字碼。
  該碼分為ASCII-7與ASCII-8兩種。ASCII-7使用7個位元(bit),左邊3個為區域位元,右邊4個為數字位元。ASCII-8則使用8個位元--左右各4個位元,分別代表區域位元與數字位元。一般系統在編碼時不用第8位元,將此位元固定設為邏輯狀態1。某些系統則以第8位元做為位元同位或錯誤測試,其餘7個位元可提供128種可能文字,其中32個用於大寫和某些標點符號,32個用於數字、空白和其他標點符號,另一些較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