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賕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賕,賄賂。賕謁指給與不當的財物以請求拜見。《新唐書.卷八三.諸帝公主傳.中宗八女傳》:「與安樂、宜城二主、后媦郕國崇國夫人爭任事,賕謁紛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名片。《說文解字.言部》「謁」字.清.段玉裁.注:「謁者,若後人書刺,自言爵里姓名,並列所白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後漢書.卷一一.劉盆子傳》:「酒未行,其中一人出刀筆書謁欲賀。」
2.姓。如漢代有謁瓊。
1.稟告、說明。《戰國策.秦策一》:「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請謁其故。」漢.王充《論衡.紀妖》:「當道者曰:『吾欲有謁於主君。』從者以聞。」
2.請求。《列子.周穆王》:「謁史而卜之,弗占;謁巫而禱之,弗禁;謁醫而攻之,弗已。」《唐語林.卷三.賞譽》:「任大理評事,日饘粥不給,嘗於安國寺相識僧處謁飧。」
3.進見、拜見。如:「晉謁總統」。《楚辭.劉向.九歎.遠遊》:「登崑崙而北首兮,悉靈圉而來謁。」《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傳.衛大經傳》:「開元初,畢構為刺史,使縣令孔慎言就謁,辭不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賄賂。用來買通別人的財物。《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優孟傳》:「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賕枉法。」
行賄或受賄。《明史.卷二○二.胡松傳》:「伊王欲拓其洛陽府第,計直十萬金,以十二賕嚴嵩,期必得。」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