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90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質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言責問。《後漢書.卷七一.皇甫嵩傳》:「卓方置酒歡會,堅壽直前質讓,責以大義,叩頭流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根本、特性。如:「質地」、「質料」、「特質」、「流質」。
人的天性、本性。如:「氣質」、「資質」。
樸實的本性。如:「質樸」、「文質彬彬」。
責問、盤問。如:「質問」、「質疑」。
以人或財物作為抵押。如:「質押」。
作為抵押的人或物。如:「人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有權轉給別人。如:「讓渡」、「轉讓」、「出讓」。
謙退、不爭執。如:「退讓」、「禮讓」、「讓步」。
寬容。如:「我的棋藝差,你讓我三步好了。」
任、隨、許可。如:「別管他了,讓他去吧!」、「我感冒了,媽媽不讓我出去玩。」
躲避。如:「快讓開,車子來了!」
使、令。如:「我讓他去買東西。」
被。如:「這杯茶讓他碰灑了。」
領導行為論時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領導行為論時期目錄1 時代演變2 領導行為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時代演變由於領導特質論的研究並未完善,尤其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人們更加深感其不完備之處,尤其是當時著名的領導者,希特勒造成了領導者特質讓人們產生懼怕,深感單靠領導者的本身,是無法有效而完善的領導,而且容易造成領導者特質不完善的深淵裡,從此人們對於領導的途徑,開始由尋找誰是領導者改變成為了領導者應該做些什麼,也就是從領導特質論,轉變到領導行為論。 領導行為領導行為的意思就是指領導者在各種情境中,所表現出來的作為。行為論者利用腳色理論說明了領導的本質,...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