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起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挑起衝突。《儒林外史》第四三回:「究出起釁情由,再行治罪。」也作「啟釁」。
貪功起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圖功績而故意挑起事端。《東周列國志》第四五回:「孟明等貪功起釁,妄動干戈,使兩國恩變為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祭祀時,把牲畜的血塗在器皿上,用來祭祀神靈稱為「釁」。《孟子.梁惠王上》:「將以釁鐘。」宋.陸游〈雪中忽起從戎之興戲作〉詩四首之二:「獸奔鳥散何勞逐,直斬單于釁寶刀。」
2.塗、熏。《國語.齊語》:「比至,三釁,三浴之。」《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豫讓釁面吞炭。」
3.奮動。《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夫小人之性,釁於勇。」
1.裂痕、縫隙。《續漢書志.第一.律曆志上》:「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戶閉,塗釁必周,密布緹縵。」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卷中.鐘》:「若相承遇緩,則先入之質欲凍,後者不粘,釁所由生也。」
2.徵兆、禍兆。《國語.魯語上》:「若鮑氏有釁,吾不圖矣。」《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近覽劉氏傾覆之釁。」
3.嫌隙、爭端。如:「挑釁」、「尋釁」。
4.過失、罪過。《左傳.莊公十四年》:「人無釁焉,妖不自作。」
5.姓。如春秋時魯國有釁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挺身往上。如:「起立」、「起來」。
上升。如:「起伏」、「起落」。
好轉。如:「起色」、「起死回生」、「一病不起」。
引發、產生。如:「起火」、「起義」、「發起」、「起疑」、「起作用」。
建造。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樓」。
開始。如:「起先」、「起初」、「從今天起」、「萬事起頭難」。
擬定。如:「起草」、「起稿」。
放在動詞之後。A>表示動作的進行。如:「拿起」、「提起」。B>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勝感慨!」C>表示承受的意思。如:「我們要經得起現實的考驗。」
量詞:A>計算分批的人的單位。相當於「群」。如:「店裡來了兩起客人。」B>計算事件發生的單位。如:「高速公路上發生了數起連環車禍。」、「警方最近偵破了一起擄人勒索案。」
罪大惡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罪惡深重,達於極點。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五:「矧如檜者,密奉虜謀,脅君誤國,罪大惡極。」《隋唐演義》第九一回:「楊國忠召亂起釁,罪大惡極,人人痛恨。」
治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法律懲治罪犯,給犯罪的人應得的懲罰。《文選.任昉.奏彈曹景宗》:「收付廷尉,法獄治罪。」《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捉回馮君瑞,交與地方官,究出起釁情由,再行治罪!」
啟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挑起衝突。《明史.卷二一一.梁震傳》:「凡啟釁者,謂寇不擾邊,我橫挑邀功也。」也作「起釁」。
釁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爭端。《福惠全書.卷二四.典禮部.迎春》:「互相爭奪,致起釁端。」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