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4.95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趁腳兒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趁機會附和人言,或指得理不饒人。《西遊記》第二五回:「那八戒就趁腳兒蹻道:『你這個童兒,年幼不知事體,就來亂罵,白口咀咒,枉賴了我們也!不當人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孩子。如:「嬰兒」、「幼兒」、「兒童」、「兒戲」、「小兒科」。
年輕人。如:「中華健兒」、「三軍健兒」。
男孩子。如:「兒子」、「男兒當自強」。
兒女的總稱或自稱。如:「吾兒」、「不孝兒」。
附於名詞、代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之後,構成衍聲複詞,與所附的詞合為「兒化音」(注音ㄦ),一般而言沒有意義。如:「花兒」、「那兒」、「老頭兒」、「慢慢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機會。如:「趁機」、「趁虛而入」、「趁早」、「趁勢」、「打鐵趁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動物的腿,支撐身體接觸地面的部分。如:「赤腳」、「跺腳」、「前腳」、「後腳」、「手腳靈活」。
像腳形的器物支架。如:「椅腳」、「桌腳」、「高腳杯」、「高腳椅」、「四腳桌」。
物體的基部、下部。如:「牆腳」、「山腳」。
正文下面附加注解或說明的文字。如:「注腳」。
量詞。用於計算用腳踢、踩等動作的單位。如:「連踢三腳」、「踩了一腳」。
腳本:指劇本。如:「這次表演的腳本,已經改了五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蹻蹻」、「蹻勇」等條。
草鞋。《戰國策.秦策一》:「羸縢履蹻,負書擔橐。」《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傳》:「躡蹻檐簦。」
抬起腳來。通「蹺」。《說文解字.足部》:「舉足小高也。」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