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5.1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跛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腳有殘疾,不能正常走路。如:「你說他跛腳?他走得可比任何人都快!」
瘸手跛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腳皆有殘疾。例:不論係毋係瘸手跛腳,做得歡喜過日仔个人,就係知福个人。(不管是否瘸手跛腳,能快樂過日子的人,就是知福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腳有殘疾,走起來身體歪歪斜斜,不能平衡。如:「跛腳」、「跛子」。《穀梁傳.成公十年》:「衛孫良夫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動物的腿,支撐身體接觸地面的部分。如:「赤腳」、「跺腳」、「前腳」、「後腳」、「手腳靈活」。
像腳形的器物支架。如:「椅腳」、「桌腳」、「高腳杯」、「高腳椅」、「四腳桌」。
物體的基部、下部。如:「牆腳」、「山腳」。
正文下面附加注解或說明的文字。如:「注腳」。
量詞。用於計算用腳踢、踩等動作的單位。如:「連踢三腳」、「踩了一腳」。
腳本:指劇本。如:「這次表演的腳本,已經改了五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跛腳、行動不便。《史記.卷三九.晉世家》:「郤克僂而魯使蹇。」宋.陸游〈病中作〉詩:「身羸支枕久,足蹇下堂疏。」
以貌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的好壞,結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歷史 今人言,心重於貌。實古人早有此意。荀子《非相》雲,禹乃跛腳,湯為拐子,周公身材如枯樹樁,然皆因功名仁義為後世稱頌。夏桀、殷紂雖身貌魁偉,卻是無恥之人,天下唾棄。今人謂矮矬者為“二等殘廢”,古人對之嘲諷尤烈,如武大郎被譏為“三寸丁,谷樹皮”。清代文人梁紹壬在《兩般秋雨庵隨筆》卷八中批駁了嘲諷矮矬者的現象,雲:“人之形貌,由於天賦。晏子不滿七尺,而為齊相。裴公不滿七尺,而為唐相。夫何害焉?”古代七尺之軀,約合今1.6米,矮人也。然晏嬰、裴度二公,卻為流芳千古之名相。清朝有兩位不懼...
蹩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跛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跛腳、行動不便的樣子。如:「瘸腿」。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三折:「你一條腿瘸,你走不動。」
跛鱉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出處3 用法4 例句5 同義6 反義7 辨析8 來源 釋義跛腳的鱉也能走千里之遠。 出處荀子。修身:[故跬步而不休,跛鱉千里。] 用法比喻條件雖差,只要堅持不懈,也能取得成就 例句唐。駱賓王上袞州刺史啟:[鉛刀起一割之用,破鱉至千里之行] 同義駑馬十駕、蹞步千里 反義鍥而捨之、中途而廢 辨析 來源資料取自於<中學生常用成語典> 宋裕編著
洪醒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別是異族統治、自然災害和傷疾病痛等天災人禍的侵襲,這時的台灣農村呈現一派貧困艱難的景象。例如:〈跛腳天助和他的牛〉中的天助家無恆產,僅靠著一駕牛車維持一家生計,其命運正和那勤快、老實卻最後累死於勞役之中的牛相當相似。〈金樹坐在灶坑前〉中的金樹夫婦,由於毫無節制地生養了十多個孩子,飽受窮困煎熬之苦。作者滿懷悲憫和同情,描寫農村和小鎮的衰敗、農民和市井小民維生的艱辛,其原因之一在於他覺得這些故事有它們的一些特殊意義,想藉由寫作留給妻子及後代子孫看,「希望他們不要忘了我們的來處,不管將來過的燦然或黯淡,都不要忘記」。(引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