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6.85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踩姑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人民間舞蹈。流行於貴州省的黃平、凱里等地人聚居區。舞蹈中以男子踩姑娘的腳背表示追求而得名。通常在農曆年節之後,青年男女盛裝艷服,三五結伴,邀聚於山坡或場坪,對歌歡舞。舞時,人數不限,多由青年男女參加。男子手抱蘆笙邊吹邊跳,每個男子後面,跟隨一個姑娘,手拈花手帕踏節起舞。舞的過程中,男青年若看中某一姑娘,便邊舞邊向其靠攏,用腳尖輕輕踩住姑娘的腳背,使其不能起舞;姑娘若有意,就用手輕輕拍打男子的肩部。據說,踩得越久,打得越重,表示兩人的感情越好。邊吹邊跳,一踩一打,幽默詼諧,舞蹈充滿歡悅情趣。整個過程,都是在舞蹈中進行的。主要動作有:〈踩姑娘步〉、〈打肩步〉等。舞步以踹腿、蹬跳、躲閃等特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腳踐踏。如:「踩到腳了。」、「踩著輕慢舞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父親的姊妹。如:「姑媽」、「姑姑」、「姑母」。
舊稱丈夫的母親。如:「翁姑」、「舅姑」。
稱丈夫的姊妹。如:「姑嫂」、「大姑」、「小姑」。
泛指年輕女子。如:「姑娘」、「村姑」、「小姑獨處」。
指出家修行的女子。如:「尼姑」、「道姑」。
暫且。如:「姑且一試」、「姑妄聽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母親。如:「娘親」、「爹娘」、「阿娘」。
稱少女或少年婦女。如:「姑娘」、「小娘子」。
舊多稱妻子。如:「娘子」、「老闆娘」。
稱年長或已婚的婦女。如:「大娘」、「姨娘」、「婆娘」。
姑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徐州、崇明、象山、南昌方言。指姑母。《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有如此絕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之意。」
1.未出嫁的女子。《官場現形記》第三○回:「人家養姑娘,早晚總得出閣的。」
2.妾。《紅樓夢》第三一回:「明公正道的連個姑娘還沒掙上去呢!」
3.舊稱妓女。《孽海花》第三○回:「老實說,也不過像公子哥兒嫖姑娘一樣,吃著碗裡,瞧著碟裡。」也稱為「姑娘兒」。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