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99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佇」、「躇」等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猶豫不決。唐.白居易〈長恨歌〉:「天旋地轉迴龍馭,到此躇不能去。」《文明小史》第一一回:「躇了半天,終究委決不下。」
2.自得的樣子。《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毛二鬍子接到家信,看完了,咂嘴弄脣,只管獨自坐著躇。」
躇滿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得的樣子。《莊子.養生主》:「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躇不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豫而不能做下決定。《東周列國志》第七一回:「景公口雖唯唯,終以田陳同族為嫌,躇不決。」也作「躇未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豫不決的樣子。《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更若躕不言,杵滅微塵粉碎!」《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陳秀才正為著衛朝奉一事躕,默然自語道:『有計了!有計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徘徊不前。南朝宋.鮑照〈代櫂歌行〉:「驚波無留連,舟人不佇。」
躇未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豫而不能做下決定。《隋唐演義》第八三回:「但恐貴妃與虢夫人不捨他,因此躇未決。」也作「躇不決」。
肚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裡猶豫。《水滸傳》第九回:「林冲看了,尋思道:『敢是柴大官人麼?』又不敢問他,只自肚裡躇。」
庖丁解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3.故事庖丁為文惠君殺牛,不論是用什麼方法,都立刻使皮骨分離,並且發出的聲音有如「桑林」與「經首」美妙的音樂,文惠君就問他說:「你真是太厲害了,你的刀法怎麼會如此高明呢?」庖丁說:「我所喜歡的是事物的道理,遠遠超過技巧這階段上,開始學殺牛時,不懂得牛的結構,一整頭牛往往不知從何下刀,經過三年的磨練之後,眼前所見的已經不是一頭全牛了,而是心神領會,停止一...
歷歷在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高啟〈姑蘇雜詠序〉:「偶得郡志閱之,觀其所載山川、臺榭、園池、祠墓之處,余向嘗得於煙雲草莽之間為之躇而瞻眺者,皆歷歷在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