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77.81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踩踏。《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張良、陳平漢王足。」《聊齋志異.卷一.青鳳》:「生隱蓮鉤,女急斂足,亦無慍怒。」
2.登上。《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二》:「世胄高位,英俊沉下僚。」《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梁弱水之濎濴兮,不周之逶蛇。」
3.放輕腳步行走。如:「腳」。《程乙本紅樓夢》第四四回:「打的那丫頭一個趔趄,便腳兒走了。」
4.追隨、跟蹤。如:「蹤」。《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抗使輕兵之。」《聊齋志異.卷四.胡四相公》:「忽一少年騎青駒,其後。」
5.穿著。宋.司馬光〈訓儉示康〉:「走卒類士服,農夫絲屨。」
古代織布機的踏板。晉.傅玄〈馬先生傳〉:「舊綾機五十綜者五十,六十綜者六十,先生患其喪功費日,乃皆易以十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放輕手腳走路,行動小心翼翼,不敢聲張的樣子。《紅樓夢》第二七回:「只見那一雙蝴蝶,忽起忽落,來來往往,穿花度柳,將欲過河去了。倒引的寶釵腳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嬌喘細細。」也作「捏腳捏手」、「捏手捏腳」、「捻腳捻手」、「捻手捻腳」。
2.生疏、拘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九回:「初出去的時候,總有點腳的,等歷練得多了,自然純熟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踩別人的腳,或以此表示有所示意。如:「足附耳」。
2.以腳尖著地,輕輕的走。如:「他足而過,深恐吵醒了熟睡的爺爺。」
3.參與其中。《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足行伍之閒,而倔起什伯之中。」
蹻擔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腳穿草鞋,身擔雨具。指長途跋涉。《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夫虞卿蹻擔簦,一見趙王,賜白璧一雙,黃金百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追蹤。如:「蹤而至」。
影追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速度極快。《梁書.卷三三.王僧孺傳》:「入班九棘,出專千里,據操撮之雄官,參人倫之顯職,雖古之爵人不次,取士無名,未有影追風,奔驟之若此者也。」也作「景追飛」、「追風影」。
足附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踩人足以示意,附耳說悄悄話。《幼學瓊林.卷二.身體類》:「漢張良足附耳,東方朔洗髓伐毛。」
景追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速度極快。《文選.嵇康.贈秀才入軍詩五首之一》:「風馳電逝,景追飛。凌厲中原,顧盼生姿。」也作「影追風」、「追風影」。
追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速度極快。「影」文獻異文作「景」。《抱朴子.內篇序》:「奮翅則能凌厲玄霄,騁足則能追風景。」也作「景追飛」、「影追風」。
足潛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輕腳步,隱藏行蹤。形容行為極為小心隱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我這足潛蹤,悄地聽咱。一個羞慚,一個怒發。」《隋唐演義》第一五回:「叔寶足潛蹤,進老母臥房來,只見有兩個丫頭,三年內都已長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