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0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通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玄妙的道理。漢.張衡〈東巡誥〉:「皇皇者鳳,通玄知時。」三國魏.曹植〈包羲〉:「瑟以像時,神德通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遠奧妙。如:「玄妙」、「玄理」、「玄機」。
不可靠、不實在的。如:「玄虛」、「這件事情不合常理,實在太玄了。」
黑色。如:「玄鳥」、「天地玄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暢、不阻塞。如:「通暢」、「通順」。
使順暢。如:「通馬桶」、「通水管」。
交流、往來、交往。如:「通敵」、「通航」、「通信」、「通車」、「通商」、「流通」、「互通有無」。
到達。如:「通往」、「條條大路通羅馬」。
全部、整個、都。如:「通宵」、「通通上去」、「通盤考量」。
明白、了解、懂得。如:「通曉」、「精通」、「通情達理」。
淵博。如:「通才」、「通人」。
熟悉某種事物的人。如:「中國通」、「萬事通」。
報告、告知、傳達。如:「通報」、「通知」。
普遍的、共同的。如:「通病」、「通行」、「通性」、「通稱」、「通俗」。
量詞:A>用於計算文書、電訊數量的單位。如:「一通電話」、「三通電報」。B>用於計算敲擊鐘鼓次數的單位。如:「擂鼓三通」。
乘風破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陽縣,秦始置郡,後世因之。 (3) 炳:宗炳(西元375∼443),字少文,南朝宋南陽人。善琴畫,通玄理,武帝欲請為官,炳辭而不就,遊於山林之間。 〔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南史.卷三七.宗愨列傳》
安貧樂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子》又稱《通玄真經》,為道家經典。〈上仁〉篇中有一段藉著文子與老子間的問答,以闡述道家所崇尚的自然無為。文子問:「為什麼仁義禮等法則不如道德重要呢?」老子回答道:「行仁義者,不可能將其施為廣布於天下,所以不如修道行德,順應天地間的自然法則,那麼不必有什麼作為,萬事萬物便自然合於仁義了。……真正的聖賢之人,應該順其自然,安於任何處境,即使貧困,也信守天道,不因求取額外的欲望或私利而損害了生機,當然也不會任意索求而違逆正道。」其實道家的中心思想便是自然無為。文子所揭示的即此理念,所以要人安於現況,即使貧困,也能樂於信守正道,不作他想,也就是所謂的「安貧樂道」了。後來「安貧樂道」演變為一句成語,...
玄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幽深微妙的境界。唐.孟浩然〈遊精思題觀主山房〉詩:「漸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初刻拍案驚奇》卷四:「隱娘輩其機玄妙,鬼神莫窺。」
長風破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陽縣,秦始置郡,後世因之。 (3) 炳:宗炳(西元375∼443),字少文,南朝宋南陽人。善琴畫,通玄理,武帝欲請為官,炳辭而不就,遊於山林之間。 〔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南史.卷三七.宗愨列傳》
坐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莊子.大宗師》:「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指靜坐時,物我兩忘,與道冥合。唐.孟浩然〈遊精思題觀主山房〉詩:「漸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僧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傳˙僧肇》卷六)年十八時,因慕鳩摩羅什之法,而入其門下,即受鳩摩羅什的贊賞,並隨之協定經論。僧肇精通玄理,又能親炙西域佛學大師鳩摩羅什,故精通般若空義,史稱「解空第一」。 著述僧肇精通維摩經與涅盤經,所著有《註維摩經》、所作〈物不遷論〉、〈不真空論〉、〈般若無知論〉世稱《肇論》,皆為佛學史上的傑作。見吳臻《中國思想史概論》台北:鼎茂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96年10月
樂道安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安貧樂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文子》又稱《通玄真經》,為道家經典。〈上仁〉篇中有一段藉著文子與老子間的問答,以闡述道家所崇尚的自然無為。文子問:「為什麼仁義禮等法則不如道德重要呢?」老子回答道:「行仁義者,不可能將其施為廣布於天下,所以不如修道行德,順應天地間的自然法則,那麼不必有什麼作為,萬事萬物便自然合於仁義了。……真正的聖賢之人,應該順其自然,安於任何處境,即使貧困,也信守天道,不因求取額外的欲望或私利而損害了生機,當然也不會任意索求而違逆正道。」其實道家的中心思想便是自然無為。文子所揭示的即此理念,所以要人安於現況,即使貧困,也能樂於信守正道,不作他想,也就是所謂的「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