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12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連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人以上在同一份契約或文件上聯合簽名,以示共同負責。《北史.卷八三.文苑列傳.顏之推》:「崔季舒等將諫也,之推取急還宅,故不連署。及召集諫人,之推亦被喚入,勘無名,得免。」
人民連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人民連名或聯合署名,形式可透過聯合簽署的文件而證明其可靠性,一起為訴求一件事(聯署聲明),以達到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府機關的組織單位。如:「公署」、「官署」、「衛生署」、「環保署」。
布置、安排。如:「部署」。
簽寫、題寫。如:「簽署」、「署名」。
暫代或試充某種職務。如:「署理」、「試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合。如:「連接」、「連線」。
接續。如:「連續」、「連環」、「連任」、「接二連三」。
帶、附加。如:「連說帶唱」、「連本帶利」。
即使。如:「連大字都不會寫。」
軍隊中,排的上一級編制。
盡忠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書.卷四○.顏之儀列傳》1>宣帝崩,劉昉、鄭譯等矯遺詔,以隋文帝為丞相,輔少主。之儀知非帝旨,拒而弗從。昉等草詔署記,逼之儀連署。之儀厲聲謂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沖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賢戚之內,趙王最長,以親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備受朝恩2>,當思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3>假4>人!之儀有死而已,不能誣罔先帝。」於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儀署而行之。隋文帝後索符璽,之儀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於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將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為西疆郡守。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列傳》。 (2) 朝恩:朝廷恩惠。 ...
課程發展委員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執行秘書,教學組長為幹事,於每年八月、十二月、一月、六月定期召開會議,必要時由校長或1/3以上委員連署,召開臨時會議。(二)工作細則:審查各科教學計畫。安排彈性節數中,學校行事節數與班級彈性教學節數之比例。擬定學校行事節數之活動內容、時程、時數等。規劃〝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分年重點與課程目標。各年級基本教學節數中各學習領域之結構與每週上課節數。各年級基本教學節數中選修課程之內容與節數。伍、本要點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具體運作 大型學校 推行方式 困難點 中型學校 推行方式 困難點 小型學校 推行方式 ...
精忠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盡忠報國」之典源,提供參考。 #《周書.卷四○.顏之儀列傳》1>宣帝崩,劉昉、鄭譯等矯遺詔,以隋文帝為丞相,輔少主。之儀知非帝旨,拒而弗從。昉等草詔署記,逼之儀連署。之儀厲聲謂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沖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賢戚之內,趙王最長,以親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備受朝恩2>,當思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3>假4>人!之儀有死而已,不能誣罔先帝。」於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儀署而行之。隋文帝後索符璽,之儀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於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將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為西疆郡守。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史.卷三六五.岳...
領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於首席的地位。通常指連署文件或演員排名在最前面。如:「這部影片由他領銜主演。」
程序正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期之內。委員任期,自9月1日起至翌年8月31日止。8. 教評會必須由校長召集。如經委員二分之一以上連署召集時,得由連署委員互推一人召集之。9. 教評會開會時必須以校長為主席,校長因無故無法出席主持時由委員互推一人為主席。10. 教評會委員於審查有關委員本人或其配偶、前配偶、四親等內之血親或三親等內之姻親曾有此關係者之事項時,必須自行迴避。11. 教評會審查解聘案時,必須給予當事人陳述意見之機會。12. 教評會審查解聘案時,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得依學...
度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官府發給合法出家人的證明文件。源於唐代,沿用到清代。上載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齡、所屬寺院、師名以及官署關係者的連署,僧尼以此牒為身分憑證,可免徭役。也稱為「戒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