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道德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導學生明辨善惡及知善行善的教育。強調遵守道德規範和良好習慣(美德)的養成。
公民道德教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民道德教育也稱「國民公德教育」;源自一九四九年九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四十二條規定:「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體國民的公德。」當時稱為「五愛」。中國大陸一九八二年通過的〔憲法〕第二十四條亦規定:「國家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把「愛護公共財物」改為「愛社會主義」。要求全體公民均應具有這些公德,以提高全國人民的道德水平,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從此,各級各類學校都把「五愛」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內容,簡稱為「五愛教育」。通過「五愛教育」,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公德的好公民...
職業道德教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業道德教育是指對從事不同職業的人們進行的本職業範圍內特殊道德要求的教育。職業道德是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們,在履行其職責的過程中,所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和規範的總和。在大陸地區,職業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熱愛本職,忠於職守。職業道德的作用,一是調節同一職業內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二是調節本職業部門與社會公眾的關係。
  在大陸地區的各類職業中學和高等學校,都依據各自的培養目標和專業(職業)要求進行有關的職業道德教育。如:在師範學校進行忠誠教育事業的師德教育,在醫科學校就進行救死扶傷的醫德教育等,使學生在學習期間就能按照未來職業崗位的道德規範要求,縮短畢業後的適應期。在普通中學,由於學生尚未...
工作場所道德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工作場所道德教育」指從事職業活動中所應遵循的是非善惡規範的一種倫理教育。包含兩方面:一是針對從業人員普遍應具備的基本品德和工作態度的教育,二是對不同從業者所應具備特殊性的職業修養和工作信條的教育。
  根據米勒(P.F. Miller)於一九八五年主持的〔職業倫理教育計畫〕中指出,工作倫理受環境、經驗及認知三個因素交互作用而產生,且發展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環境為發展因素,個體的道德行為完全受外在規則規章所控制,其遵守的理由是基於趨樂避苦的原則;第二階段以經驗為基準,即個體遇到倫理衝突時會回溯過去經驗,以習慣來處理問題;第三階段以認知為基準,個人已能了解規則規章的真義,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事理。如:「道理」。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方法。如:「門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如:道家。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由東漢張陵創立的宗教。如:道教。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量詞:A>用於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一道閃電」、「三道黃線」。B>用於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C>用於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D>用於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E>用於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道德」、「公德」、「四維八德」。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恩惠。如:「大恩大德」。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產。如:「生育」、「生兒育女」。
使存活、長大。如:「育嬰」、「育幼」。
栽培、教導。如:「教育」、「訓育」、「培育」。
道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共同生活時,行為舉止應合宜的規範與準則。《易經.說卦》:「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教導培育。《孟子.盡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一種有關培植人才,訓練技能,以支應於國家建設、社會發展的事業。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