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6.43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道德灌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灌輸是一種似是道德教學卻屬強迫式的德育方法。道德教學常在不知不覺中流於灌輸,尤其強調外塑的道德行為及速成的德育效果時,常以灌輸的方式達到德育的目標。但自分析哲學的角度看,「灌輸」二字與教育真義相違,且灌輸有使人盲從或固執地信仰,尤其不顧受教者身心發展的歷程,徒作強制性的學習,違反了教育的規準與意義。因此道德灌輸可說是一種觀點褊狹、方法獨斷、內容悖理、效果失當的教學,易使受教者的心靈受到桎梏而無法作道德理性的分析與判斷,故而在施行道德教育時應盡量避免。(以上係根據歐陽教在〔德育原理〕中有關論點簡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事理。如:「道理」。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方法。如:「門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如:道家。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由東漢張陵創立的宗教。如:道教。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量詞:A>用於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一道閃電」、「三道黃線」。B>用於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C>用於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D>用於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E>用於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道德」、「公德」、「四維八德」。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恩惠。如:「大恩大德」。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敗。如:「服輸」、「認輸」、「輸贏」。
將東西由甲地送到乙地。如:「運輸」、「輸送」。
注入。如:「輸血」、「輸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澆水。如:「灌溉」、「引水灌田」。
注入。如:「灌酒」、「灌藥」、「灌迷湯」。
錄製。如:「灌唱片」。
低矮叢生的木本植物。如:「灌木」、「灌莽」。
道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共同生活時,行為舉止應合宜的規範與準則。《易經.說卦》:「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灌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灌輸」一詞通常指教師在教導某一個特定教條(doctrine)或信念(belief)時,不讓學生有機會作其他教條、信仰與教導內容的比較批判。灌輸的目的是在使學習者的心智固著於某些特定之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及宗教的教條上,而完全排除其他可能與其相左的看法。雖然有些學者認為灌輸有惡性的與價值中立的兩種用法,前者是反教育的,而後者則至少是教育上所可以容忍的。但事實上,「灌輸」一詞常有意地被用作惡性的注入獨斷教條或悖理的價值信念,其背後常有某些非教育性的意識型態(ideology)存在,而非僅止於中性或良性的事實注入,是以在教育過程中,特別是道德教育方面,應嚴格避免灌輸方法的使用。
 ...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