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5.75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遺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前人所遺留下來的思想、學說、主張等。《楚辭.宋玉.九辯》:「獨耿介而不隨兮,願慕先聖之遺教。」清.張爾岐〈辨志〉:「周公孔子之遺教,未聞有見諸行事,被於上下者,豈少而習之,長而忘之與?」
2.臨死時的訓詞。漢.劉向《說苑.卷一○.敬慎》:「常摐有疾,老子往問焉,曰:『先王疾甚矣,無遺教可以語諸弟子者乎?』」
遺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佛垂般涅槃教誡經的別稱。一卷,姚秦鳩摩羅什譯。內容記載釋尊入滅前對弟子最後說法的情形。該典籍在中國和日本頗為普及,並有許多不同的注本。也稱為「佛臨涅槃略誡經」、「佛遺教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丟失、漏掉。如:「遺漏」、「遺失」、「遺落」。
丟失的東西。如:「路不拾遺」。
留下。如:「遺留」、「遺臭萬年」、「不遺餘力」。
捨棄。如:「遺棄」、「遺世獨立」。
死者所留下的。如:「遺物」、「遺產」、「遺言」、「遺書」、「遺孤」。
古人所留下的。如:「遺風」、「遺蹟」。
贈送、給與。如:「贈遺」。
得魚忘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景德傳燈錄.卷二八.越州大珠慧海和尚》:「悟理而遺教,亦猶得魚忘筌得兔忘蹄也。」
盡善盡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唐.吳兢《貞觀政要.卷四.規諫太子》:「覽聖人之遺教,察既往之行事,日知其所不足,月無忘其所能。此則盡善盡美,夏啟、周誦焉足言哉!」
承先啟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繼先人的遺教,並開啟後來的事業。《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且喜你我二十年教養辛勤,今日功成圓滿,此後這副承先啟後的千觔擔兒,好不輕鬆爽快呀。」也作「承前啟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吝嗇。《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下》:「其民有先王遺教,君子深思,小人儉陋。」
細水長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細水長流」典源作「小水長流」,細、小同義;長、常義近。謂水流細而能常久流動,比喻力量微小而能持之以恆,終有所成。語本《佛遺教經》。後亦用「細水長流」形容節約使用財物,而長久不缺。
三民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名。國父最重要的一部遺教,為中華民國建國的寶典。全書為國父於民國十三年在廣州的講演詞,分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各六講,民生主義四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