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1.10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避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讓位於賢者。如:「在交接儀式上,卸任的經理表示,為了公司更好的發展,所以避賢讓位。」唐.李適之〈罷相作〉詩:「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
避賢謝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謙笨拙而讓位給賢者的客氣話。如:「在交接儀式中,卸任總經理說了些避賢謝拙的話。」《宋書.卷四二.列傳.王弘》:「所以僶俛從事,循牆馳驅,志在宣力,慮不及遠。既鯨鯢折首,西夏底定,便宜訴其本懷,避賢謝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善良美德的。如:「賢慧」、「賢淑」、「賢妻良母」。
有才幹德識的人。如:「聖賢」、「先賢」、「見賢思齊」、「選賢與能」。
對輩分相同或較低的人的敬稱。如:「賢弟」、「賢內助」。
勝過。如:「君賢於眾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讓。漢.鼂錯〈論貴粟疏〉:「今海內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唐.杜甫〈飲中八僊歌〉:「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出類拔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醒世恆言.卷二.三孝廉讓產立高名》:「既無出類拔萃之才,宜急流勇退,以避賢路。」
急流勇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湍急的水勢中,當機立斷回舟退出。比喻人處於得意順遂時,能見機功成身退,以求明哲保身。宋.蘇軾〈贈善相程杰〉詩:「火色上騰雖有數,急流勇退豈無人?」《醒世恆言.卷二.三孝廉讓產立高名》:「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既無出類拔萃之才,宜急流勇退,以避賢路。」也作「勇退激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情不順利。南朝梁.謝靈運〈還舊園作見顏范二中書詩〉:「事躓兩如直,心愜三避賢。」
懸車致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指告老引退,辭官歸里。漢.班固《白虎通道德論.卷四.致仕》:「臣七十懸車致仕者,臣以執事趨走為職,七十陽道極,耳目不聰明,跂踦之屬,是以退去避賢者。」也作「懸車告老」。
乞骸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稱大臣辭職,言使骸骨得歸葬鄉土。《漢書.卷七一.疏廣傳》:「滿三月賜告,廣遂稱篤,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篤老,皆許之。」《晏子春秋.外篇.重而異者》:「臣愚不能復治東阿,願乞骸骨,避賢者之路。」也稱為「乞骸」、「乞身」。
斂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退隱。《晉書.卷八六.列傳.張軌》:「加以寢患委篤,實思斂跡避賢。」唐.岑參〈終南山雙峰草堂作〉詩:「斂跡歸山田,息心謝時輩。」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