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鄙言     
瀏覽人次:196 收藏人次:0
1.淺俗、粗鄙的言詞。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太真終日無鄙言。」《三國演義》第九三回:「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
2.謙稱自己說的話。《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凡人為貴,當使可賤,如卿等欲不可復賤,居高堅自持,勉思鄙言。」
鄙言累句     
瀏覽人次:512 收藏人次:0
粗俗的言詞,累贅的文句。《宋書.卷五一.宗室傳.臨川烈武王道規傳》:「上好為文章,自謂物莫能及,照悟其旨,為文多鄙言累句,咸謂照才盡,實不然也。」
鄙言俚語     
瀏覽人次:331 收藏人次:0
粗俗的地方話,地方性的俗諺。
    
瀏覽人次:15220 收藏人次:2150578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瀏覽人次:12990 收藏人次:418967
粗俗、低賤。如:「卑鄙」、「鄙陋」、「鄙賤」。
輕視、瞧不起。如:「鄙視」、「鄙笑」。
自己謙稱之詞。如:「鄙人」、「鄙見」。
偏遠的地方。如:「邊鄙」。
喧賓奪主     
瀏覽人次:21257 收藏人次:1872774
鮑照,字明遠,文詞贍逸4>;又因照文詞贍逸,而即載其〈河清頌〉一篇二千餘字,並敘照懼孝武忌其才,故為鄙言累句5>以免禍,而其下又重敘義慶之事,以完本傳,遂覺一傳中,義慶事轉少,鮑照事轉多,此未免喧客奪主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二○.以花薰酒》。
(2) 義慶:劉義慶(西元403∼444),南朝宋彭城人。本長沙景王道鄰之子,因臨川王道規無子,出繼為嗣子,襲封為臨川王。歷任丹陽尹、荊州刺史、江州刺史。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卒諡康。
(3) 鮑照:西元421∼465?,字明遠,南朝宋東海人。文詞贍逸,詞采華麗,常表現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在劉宋一代的詩人中最...
一笑置之     
瀏覽人次:13157 收藏人次:130453
語本宋.楊萬里〈觀水歎〉詩二首之一:「出處未可必,一笑姑置之。」指笑一笑就把它擱放在一旁,表示不值得理睬重視或不當成一回事。清.朱彞尊〈答蕭山毛檢討書〉:「即鄙言未合,度足下必一笑置之。」
高論     
瀏覽人次:425 收藏人次:0
見解高遠而不平凡的言論。《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卑之,毋甚高論,令今可施行也。」《三國演義》第九三回:「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
喧客奪主     
瀏覽人次:317 收藏人次:0
鮑照,字明遠,文詞贍逸4>;又因照文詞贍逸,而即載其〈河清頌〉一篇二千餘字,並敘照懼孝武忌其才,故為鄙言累句5>以免禍,而其下又重敘義慶之事,以完本傳,遂覺一傳中,義慶事轉少,鮑照事轉多,此未免喧客奪主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二○.以花薰酒》。
(2) 義慶:劉義慶(西元403∼444),南朝宋彭城人。本長沙景王道鄰之子,因臨川王道規無子,出繼為嗣子,襲封為臨川王。歷任丹陽尹、荊州刺史、江州刺史。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卒諡康。
(3) 鮑照:西元421∼465?,字明遠,南朝宋東海人。文詞贍逸,詞采華麗,常表現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在劉宋一代的詩人中最...
粗言     
瀏覽人次:216 收藏人次:0
粗俗的話。如:「他缺乏教養,經常口吐粗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