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2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鄧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78~1927)美國女舞蹈家。曾在歐洲各地巡迴演出,表演名音樂家孟德爾松、史特勞斯、貝多芬的作品。以創新的舞姿,傳達人類的性靈,表現情感與生命,風靡一時。
鄧肯新多重差距檢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鄧肯新多重差距檢定」是多重比較法之一。此法由鄧肯(D.B. Duncan)在一九五一年提出,一九五五年作了改進;因用不同對的平均數之差與不同的臨界值最小顯著範圍(LSRα)比較,故得名。其檢定的步驟為:(1)將k組的平均數從大到小排列,按其順序列出對比組;(2)計算對比組的兩平均數之差;(3)按誤差均方MSw的自由度df和所檢定範圍內平均數的個數α查「多重比較中的Duncan表」得α水準的顯著性t分布的範圍SSRα;(4)按公式
  
  求最小顯著範圍,上式中n為樣本大小。每個差數只要超過了相應的LSRα,就被認為在某α水準上顯著。當各樣本大小不等時,
鄧肯,伊莎朵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是美國的舞蹈家和教育家,被譽為現代舞之母,1877年生於舊金山。在學習了三節芭蕾課之後,她發出芭蕾一點都不美的論點,1883-1887年決定按照自己的方式,師法大自然起舞,並在社區教舞維生。1896年參加奧古斯丁.達利(Augustin Daly)的劇團,首次登台扮演芭蕾舞劇《仲夏夜之夢》中仙女的小角色。1897年到倫敦在一些貴族家庭或藝廊發表個人作品,曾配合孟德爾松《春之頌》的音樂表演了獨舞。1900年在巴黎她發現了一條運動法則,她認為一切動作的原動力起源於胃後方的太陽神經叢,她說這種原動力就是心靈的反映。往後她創辦舞蹈學校的精神,就是根植在這種發現的基礎上。接著跟隨洛依.富勒(Lo...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詹宏志譯《死亡與童女之舞》1977、田景遙譯《美國的舞蹈》1974。
鄧肯(1905-197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鄧肯為美國著名的編目理論與實務家。他於1905年9月28日生於印第安那州的Flora, 1929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迪保大學(DePauw University)英國文學系,1931年獲伊利諾大學文學碩士,1937年得同校文學博士。在伊大求學期間,曾在圖書館擔任編目工作,並獲得伊大圖書館學學士學位。
  鄧肯於1937年讀完伊大博士學位後,即往華府出任沙士比亞圖書館(Folger Shakespeare Library)高級編目員,1950年升任技術服務部主任。1959年應聘至新澤西州的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圖書館學研究所任教,主講編目分類課程。
鄧肯,伊莉莎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是美國的舞蹈教育家,1874年生於舊金山,為現代舞之母伊莎朵拉.鄧肯(Isadora Duncan)的姊姊。1905年姊妹二人在柏林的格倫瓦(Grünewald)建立舞蹈學校,推展鄧肯身心和諧的舞蹈理論,並負責主持校務。1911年她與梅西.墨茲(Max Merz)在達木士塔(Darmstadt)成立自己的舞蹈學校,同年在德勒斯登(Dresden)的體育發表會上,其表現甚獲好評。終其一生在歐洲波茨坦、布拉格、慕尼黑以及美國等地陸續設校並擔任教學工作。她的舞蹈學校(Elizabeth Dance Schools)一直秉持著鄧肯尋求精神、肢體、藝術三者合一的理念為辦學目標,替歐美各地的舞蹈教...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詹宏志譯《死亡與童女之舞》1977。
鄧肯,傑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他是美國的舞者和編舞家。1930年生於德州西斯科(Cisco)。師從韓亞.霍姆(Hanya Holm)、艾文.尼可萊(Alwin Nikolais)、荷西.李蒙(José Limón)、摩斯.肯寧漢(Merce Cunningham)等大師學舞,1952年在亨利街小劇場(Henry St.Playhouse)首次登台,並擔任過多麗絲.韓福瑞(Doris Humphrey)和安娜.索可洛(Anna Sokolow)的助手。之後自組傑夫.鄧肯舞團常在百老匯演出。他的作品有《三個虛構遊戲》(Three Fictitious Games)、《戶外組曲》(Outdoors Suite)等。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鄧肯,艾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是德裔美國籍的舞者和教師,生於1897年。是伊莎朵拉.鄧肯(Isadora Duncan)在柏林成立舞蹈學校的首批學生。也是鄧肯收養的六位繼女中,長時間跟隨她生活、教學在一起的一位。1905年在柏林科洛歌劇院(Kroll Opera)首次參加鄧肯的演出。1911年開始在伊莉莎白位於達木士塔(Darmstadt)的舞蹈學校任教,1914年在鄧肯位於巴黎貝利佛(Bellevue)成立的舞校擔任教學工作。1921年跟隨鄧肯至俄羅斯創辦舞蹈學校,這所學校在艾瑪的主持下,成為鄧肯幾所舞校中最具活力的一所。1928年曾帶領俄羅斯的學生到美國、中國表演鄧肯的作品及她個人融合俄羅斯風情的兒童舞蹈創作作...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歐建平《舞蹈名人錄》1997.
鄧肯,瑪莉亞.泰瑞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是德裔美國籍的舞者,1896年生於德勒斯登(Dresden),原名Theresa Krüger。是伊莎朵拉.鄧肯(Isadora Duncan)在柏林第一所舞蹈學校的學生,也是她的義女,常隨著鄧肯到各處巡迴表演。1921年離開鄧肯後,以瑪莉亞.泰瑞莎之名開創自己的舞蹈事業,在1960年代達到事業高峰。名舞評家約翰.馬丁(John Martin)讚賞她的舞蹈,富有純真的感情和極佳的音樂性,對音樂的敏銳度與肢體動作情感表達能融合為一體。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鄧肯,麗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原籍德國,後來改入法國籍的鄧肯派舞蹈家。她六歲起進入鄧肯在德國Grünewald地區開設的舞蹈學校。1908年,開始跟隨鄧肯到歐洲各地巡迴公演。1914年,在巴黎擔任鄧肯的小助教。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她被鄧肯帶回美國收養,成為鄧肯的六位義女之一。1921年,她與另外兩位鄧肯的義女艾瑪(Irma)和瑪莉亞.泰瑞莎(Maria-Theresa)隨鄧肯到俄國演出。後來,自己回到美國和其他兩位鄧肯的舞者安娜(Anna)和瑪歌(Margot)到歐洲公演。在公演結束後,麗莎決定留在巴黎發展,並發揚鄧肯的舞蹈藝術。1930-1932年間,她曾與法國舞蹈家波米耶斯(Georges Pomies)合作。...
J. Robinson《Modern Dance in France-An Adventure 1920-1970》1997.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願意、樂意。如:「肯幹」。
許可、答應。如:「首肯」、「老闆不肯讓我辭職。」
肯定:A>正面推許、認定。如:「長官肯定此次的成果。」B>確定不移。如:「他肯定會來。」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